分节阅读 106
做到真正的亲士敬贤?于是,后来一切的变味大体便有了心灵的根源。
另一则史料是:魂击承袭国君后不思求变修政的守成心态。魏击即位,吴起
商旧都朝歌,不期遇到了魏文侯待以师礼的田子方。魏击将高车停在了道边,并
下车拜见田子方。可是,田子方竟没有还礼。魏击很是不悦,讥刺道:“富贵者
骄人乎?且贫贱者骄人乎?”田子方冷冷道:“亦贫贱者骄人耳。诸侯而骄人,
则失其国。大夫而骄人,则失其家。贫贱者,行不合,言不用,则去之楚、越,
若脱踞(鞋)然,奈何其同之哉!”魏击很不高兴,但又不能开罪于这个顶着父亲
,以至秦国想攻伐魏国而被人劝阻。劝谏者的说法是:“魏君贤人是礼,国人称
仁,上下和合,未可图也!”
由于魏文侯在位长达五十年,这种政治风气自然积淀成了一种传统。
可是。魏文侯开创的这种生机蓬勃的政治传统,到了第二代魏武侯时期渐渐
变形了。所谓变形,一则是不再积极求变,变法在魏国就此中止;二则是急贤亲
老师名分的老才士,只有阴沉沉回去了。姑且不说这个儒家子贡的老弟子田子方
的牛烘烘脾性究竟有多少底气,因为,战国时期真正的法家大政治家,反倒根本
不会做出这种毫无意义的清高,该遵守的礼仪便遵守,犯不着无谓显示什么。我
们留意的,是魏击的两句讥刺流露出的贵族心态――田子方虽贵为文侯老师,依
然被魏击看作贫贱者,而贫贱者是没有对人骄傲的资格的!如此贵族心态,岂能
士的浓郁风气,渐渐淡化为贵族式的表面文章。也就是说,魏文侯开创的两大强
国之路都没有得到继续推进,相反,却渐渐走偏了。这条大道是如何渐渐误入歧
途的?历史给我们留下了一些可寻路径的蛛丝马迹。
一则史料是,魏击(魏武侯)做储君时暴露出的浓厚的贵族骄人心态。魏文侯
十七年,乐羊打下中山国后,魏击奉文侯之命做了留守大臣。一日,魏击游览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