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举贤良
“老师有何良策?”刘彻急忙问道。
“依臣愚见,目前朝中大臣多为世袭的列候和外戚。陛下可诏令举贤良,广纳人才。人才兴,事业必兴。”朝中青黄不接,人员结构单一,卫绾这个丞相当的着实不轻松,故有此提议。
“好!昔日周公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招揽天下贤才,周朝才能兴盛。”刘彻舒展开眉头,高兴道:“待我禀告过祖母,便下诏施行。”
刘彻抬起头,眼中似有两簇火在燃烧。“老师说的对!我还年轻,将来有的是机会。”
“陛下能这么想,老臣就放心了。”卫绾连连颔首,大感欣慰。
“我现在就答复他们,大小政务,我可以在晨昏定省时奏给祖母知晓。”刘彻伸手展开竹简,拿起刀笔。
“陛下明断。”卫绾拱手赞许道。
刘彻飞速写了几个字,便拿起竹简丢到一边,闷声道:“老师刚才说,君主当善用术,占用势。我想做几件大事,好好历练历练。”
“陛下刚刚即位,欲有所作为,这是好事,也非常必要。”卫绾点头道:“只是,自高祖以来,本朝便奉行休养生息之国策,外示无为,以免劳烦百姓。这个大方向,恐怕现在还不能改变。”
“我记得先帝常说,为政之道,贵在符合时宜。”刘彻蹙眉说道:“大汉立国已经六十年,各地的粮仓堆满了粮食,太仓里串铜钱的线都霉烂了,国力今非昔比,百姓衣食富足,国家能办点大事了!不能总抱着‘无为而治’的老一套不放吧?”
“……”卫绾迟疑一下,沉声道:“陛下说的对,但不可操之过急,您要考虑到朝堂内外的观感。”
刘彻有些泄气,说来说去,不就是要看祖母她老人家的脸色嘛!
刘彻的心思,卫绾洞若观火,献计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陛下可先从小事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