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大明来历
“明末,北方局势日渐严峻,朝中渐渐出现了主张迁都的呼声,与此同时,崇祯帝本人也开始心动。然朝中的绝大多数依旧主张‘皇上自然守社稷’。鉴于南迁阻力重重,崇祯帝便私下召见主张南迁的左中允李明睿,同李明睿具体商量了南迁的路线、护卫、饷银和留守事宜。紧接着,崇祯下了一道捐饷的命令,责成勋戚、太监和百官报効,明面上摆出一副死守京师的架势,暗地里却全权委托李明睿着手转移内库中的金银。”
“负责主理此事的李明睿担心消息走漏,并不敢动用军队,而是私底下找到了京师最大的镖局——威远镖局。当时的威远镖局人才荟萃,几乎武林中的各大门派都有排名前三的高手在威远镖局担当镖师甚至镖头——这也不难想象,当时的局势糜烂如斯,那些高手从军则毫无前途,从贼则不屑为之,委身镖局无疑是比较恰当的选择,毕竟镖局的薪水能让他们养活家小的同时偶尔还能接济同门。”
“崇祯帝的吝啬还是比较有名的,当时皇宫内库白银几达四千万两,黄金则更是超过五百五十万两,由于数目过于庞大,李明睿决定先期委托威远镖局将五百五十万两黄金运送至南京——这也是为什么李闯攻克北京之后从内库中收缴出白银三千七百多万两,而黄金却仅万余的原因。”
“威远镖局接了这么一大笔的委托单子,同时,镖局中上到局主下至趟子手,家小全数被软禁,隐隐猜出了幕后的委托人是何方神圣,当下不敢怠慢,由局主与总镖头亲自押运,此外,随同押运的镖头三十六人,镖师九十八人,更有超过千人之数的见习镖师与趟子手。如此庞大的押送阵容,光是路上消耗的口粮就不在少数,所以,启程的日期一拖再拖,等到筹集了足够的粮草开始动身的时候,消息已经不可避免的泄露了。”
“俗话说,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这么大一笔黄金,想要顺顺利利运送至南京几乎是天方夜谭。为避免路上出差错,镖局几度修改押送路线,甚至不惜绕圈子兜远路,为的就是避免流寇、李闯、流民甚至是官军的觊觎。如此一来,水路旬日可达的路途,他们改走陆路,平白多消耗了好几个月。”
“玲姐的师弟是今天才到江夏的,但是他一到江夏之后,与我们刑警队发生了一连串的误会,如今,整个刑警队上下对玲姐的这位师弟怨声载道,如果他成了警察,首先,同事之间的关系就不能理顺。而且,”简言犹豫一下,略过了她较早之前有关“相克”的想法,继续说道:
“局长迫切希望鲁春能加入我们警队,无非是因为常听齐教练与玲姐时常提起他们的师弟武功如何了得,其实,我觉得,我们荆北省的武当派也不乏高手,只要我们的待遇足够,远可以招到比鲁春身手还要好的高手充实我们警队。”
洪旗听了简言这么一说,叹了口气,失望地说道:“小简啊,你不了解他们大明谷的情况……”
简言的双目蓦地恢复了稍许神采,有关大明谷的情况,虽然偶尔有听到一鳞半爪,但却并不全面,大明谷,对于普通人来说,始终披着一层神秘的面纱。虽然,中央曾就大明谷的情况专门发文件作了说明,然而,文件只是由省委召开的厅局级(包括享受厅局级待遇的老同志)党员干部大会上作了传达,而且传达之后文件原件收回,厅局级以下根本不了解情况,以至于说起大明谷,各有各的说辞。
洪旗意识到了简言神态之间发生的细微变化,遂老奸巨猾地一笑,说道:“这个大明谷的情况,根据纪律,是不能对你说的,不过,”顿了一顿,感受到简言呼吸之间的急促,“如果你答应接受任务,我可以告诉你——不过——”
“也就是在这多消耗的这几个月中,局势发生了巨变,三月,李自成攻克北京,崇祯帝煤山自尽。消息传到尚在路上的镖队,马上引发了巨大的风波,镖队中关于还要不要将黄金押送至南京起了极大的分歧。绝大多数人的家小都留在北京,所以,大多数的...[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过什么?”简言的眼睛本就够大,这时候睁得更大了。
“不过,你必须保证不扩散出去。”洪旗罕见地换上了一副严肃的表情。
“我保证!”
※
“大明谷,他的全称应该是‘大明谷特别行政区’,没错,特别行政区,省级行政单位。可能你会问,区区一个谷,面积可能也就与江夏市这么大,为什么却是省级行政单位,说起这里的缘由,还得上溯到三百五十多年前。三百五十多年前那是明末清初,没错,大明谷的来历与大明朝有密切关系,听我说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