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呵,应该是这个评价没错了。所以看到自己跑到印度来到处游玩,觉得自己没有任何别的目的,现在看到自己和印度的僧侣在一起更是放弃了对自己的监视。
微笑着跟在梭摩罗的身后,鹰与他一起走在曲曲折折的小路上,身后则是几名年纪略轻的僧侣,不过从梭摩罗和身后的僧侣身上,鹰可以感觉到一股奇异的力量。这股力量不是他所熟悉的元素的力量,好像来自信仰与修炼。
“刚见到恒河的外国人都认为恒河很脏很臭,不知道客人为何却是另一番感受?”梭摩罗微笑着回头问鹰。
鹰听了却只是笑而摇头:“恒河并不是因为美丽而吸引众多的印度人吧?她在你们眼中是最神圣的母亲河,就像每一个孩子都不会嫌弃自己的母亲一样。看到你们面对污染已如此严重的母亲河仍然是这么尊敬,可以知道印度是一个温厚善良的民族。”
身后传来一声不屑的声音:“据我所知,你们中国人非常的不喜欢我们印度,而且一直与我们敌对,不是吗?现在在这里说这些话是有什么目的吧?”
加尔格答可以说是个充满智慧和富有创造力的城市,其诗歌、音乐、戏剧、绘画、雕塑、舞蹈等都很出名。此地诞生了不少世界知名的诗人、思想家及电影监制,大文豪泰戈尔的故居坐落在城中的北部。德兰修女也在这里度过了她大半生的岁月。
鹰就这样慢慢的流连在这些地方,顺手还买了几本泰戈尔的诗集准备回去送给小蝶,这小丫头好像很喜欢泰戈尔的诗,只是不知道这样版本的诗集她会不会喜欢。
当傍晚降临时,鹰来到了印度的母亲河:恒河边上。在加尔格答,恒河水浑浊凝滞,像泥浆一般粘乎乎的。近岸,人们一边挖着淤泥,一边就在泛着臭味的河里洗头沐浴,有人挑着水桶从恒河里担水上来,有人在岸上剃头剃须———一切都相安无事,一切都自然而然。让人想起这就是母亲河的意味,不管河水是多么的脏,可在人们的心中,她圣洁无比。
金色的夕阳照在那些沐浴,洗头的人们身上,照在那些在河边劳动的人们身上时,鹰突然觉得,其实这世上的人都差不多,没有什么区别,为什么大家总要不停的争斗?杀戮难道就是那么快乐的事吗?令人类乐此不疲。
“远方的客人,是什么事令你迷惑,令你停下了脚步驻足在我印度的圣河旁?”身后响起一个苍老的声音,鹰被这声音吓了一跳,暗骂自己马虎,竟然让别人走到了自己的身边都没有发觉,如果别人要对自己不利的话,那自己现在就是一个死人了。
转过头来,鹰看到了一个大概四十多岁的中年僧侣,他的手中正拿着梭摩罗的水罐,眼里透出来的是彻头彻尾的仇恨与鄙夷。笑了笑:“这位大师恐怕也很讨厌中国吧?”
看着不远处的寺庙,鹰轻叹了一口气:“佛教导我们有祥和的心境,就有平静的语言和平静的行为处事。如果人类的心境祥和平静,那么世界会是和平的。你认为谁的心境是平静的?我们大部份人的心境都是处于不安、妄想的大漩涡状态,很少在短暂和宝贵的时刻把我们的心境沉静下来。更何况是当政之人?”
“诚然,中国人有很多人不喜欢印度,可是印度又能有多少人喜欢中国?像大师你,已经皈依般若,可是心中不仍然是对别人有敌意?”鹰的反问令那位僧侣低下了头来:“两国宿怨已久,不是三言两语能说得清楚的,我只是想说,政治可以决定人民的思想!宗教可以决定信徒的思想!犹其是在东方,这种表现更明显,如果当政的决定了对一个国家的态度,那么全国基本上都会这样,不管是中国还是印度都一样!”
“好一个政治决定人民的思想!宗教决定信徒的思想!客人想必不是简单之人吧?”梭摩罗微笑着站在了寺庙的门口:“请进吧,或许我们可以好好探讨一下佛学上的问题。”
转过身来,鹰看见一位年老的僧侣正手捧着一个水罐,估计是刚从恒河边上打了水上来。鹰对着他微微一笑,行了一礼:“面对印度这个古老的民族,面对这个古老民族的圣河,恐怕想不陶醉也难吧?”
年老的僧侣看着鹰坦诚的眼睛,微笑了:“多谢客人的赞美!不知可不可以请客人去庙里一叙?”
鹰回头再看了一眼恒河对着老僧人笑了:“恭敬不如从命,不知道要怎样称呼大师?”老僧人将手中的水罐递给了身边的僧人,对鹰行了一礼,自我介绍到:“梭摩罗。不知道客人如何称呼。”
鹰站到了梭摩罗的身边,却突然发现一直紧盯着自己不放的那几个人不见了,心中吃惊的同时,并没有在表面表现出来:“朋友叫我何放,大师也可以这样称呼我。”
相信自己的身份在这里应该不是秘密了,身为军区总司令的儿子,突然到了印度来,当然会引起他们的注意。不过经过这几天,他们应该对自己也有所了解了吧:“一个心无大志,不愿从军,无心报国的书吧小老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