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4
“我们奉阎长官和朱总司令命令,到这里打鬼子安定社会保护百姓,在地方可以收款派粮。从现在起村里不再向县里交粮,交给八路军。”朱钢接着又话中有话地说:“孙村长啊,东进支队还要向县城发展,建立新的民主政权,乡镇村工作人员的补贴由我们发,也可以从他负担的粮款里扣除。”
孙富贵当了几年村长,见过不少官员和世面,当然听得出朱钢话中的意思,忙说:“这样好,这样好,我去安排村里粮款,两天交齐。”
俞胜华指出:“为八路军干事和抗日军人家属,可以减免。”
“减多少?”
俞胜华考虑了一下:“这样吧,村里粮款这两天先交一半,减免的人户暂时不收,我们商量好减多少再收。”又指指梁家勇:“这事梁科长负责。”
“是啊,这几天部队吃的粮食主要是带来的,快吃完了,得就地征粮。”
朱钢点点头,顺着刚才的思路进一步发挥:“鬼子来了,整个华北的旧政权,大部分陷于瘫痪瓦解,估计这里也差不多。村里粮款以前交给谁,不交了,从现在起交给八路军。”
俞胜华接过话题:“木匠铁匠为八路军干事,他们以此谋生,应该给予一定的补偿。”
“村里纳粮交款,一般是按土地和人口分摊,我们制订政策,为八路军干事的,可以抵充一定数量的粮款,参加八路军的家庭,减免部分粮款。”朱钢显得深思熟虑。
“对,这样老百姓参军、为八路军干事,积极性就高了。”
“请孙村长辛苦一下,到周围几个村跑一次,代表八路军东进支队请村长和乡绅来开个会。”朱钢说。
“他们不一定听我的。”孙富贵显得有些为难。
“关系,就到钱村、刘家集和王家岭,这几个村今天小分队都去了,写个请柬你带着。”朱钢说着让陈建国写好请柬,盖上东进支队的大红印章,时间定在两天后的中午。
第二天朱钢领着陈建国和赵永建在孙家峪周围转了一天,商量孙家峪村口和山头工事战壕的设计,还跑到孙家峪后山察看。朱钢心里想,也要考虑万一发生战斗撤退路线和方案。
“目前支队还是集中精力扩军,建立政权的事缓一缓,就是建立政权也要以部队为后盾,先利用乡村原有的办事机构把供应的事管起来。”朱钢思考了一会,又说:“和孙富贵谈谈,了解这里以前交纳粮款情况。再召集附近几个村的村长、乡绅,号召大家保家卫国人人有责,有钱出钱,有力出力。”
“好,今晚一起和他谈。”
“梁家勇也参加。”朱钢说着派黄国忠通知梁家勇,想了一下叫来陈建国,让他代表司令员和政委,请孙富贵到支队部坐坐。
梁家勇跑步来到支队部,俞胜华把情况作了介绍,明确此事由他负责,不一会孙富贵在陈建国陪同下来到支队部。
朱钢、俞胜华和孙富贵寒暄一番,问起村里纳粮交款和乡绅的事,孙富贵说:“以前交到县里,现在兵荒马乱的,有小半年交,人来催村长补贴也人给。看着乡里乡亲的,给大伙跑跑腿。”又介绍道:“这里是穷山沟大户少,邻村刘家集有个叫张蒲的,原来在太原开商号,太原沦陷前跑了回来。张蒲出身贫寒,极有孝心,现在和老母在家待着,是远近有名的富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