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41
“消灭川崎,你亲自执行。”朱钢命令。
“也就是说,川崎对八路军有用,对日本却是个宝。”朱钢连续提出问题:“再设想一下,如果释放川崎,他是感恩戴德不再担任矿场的工程师回国呢?还是继续留在中国为日本军队服务?甚至回国不再从事研究制造武器的工作?”
这回倒是陈建国回答:“八成是继续留在中国,不管他留在中国还是回国,想不再从事制造武器的事,恐怕由不了他。”
“那么对川崎杀和不杀,哪一种对抗战有利呢?”朱钢又问。
一直吭声的俞胜华这时说:“不要再问了,我同意杀川崎。”
陈建国郑重地表示:“我也同意。”
我是在长征途中参加的红军,一路上主要是行军打仗,刚参军缠着老红军讲战斗故事,也听了一些处理俘虏的事。
红军打军阀打土匪,也优待俘虏瓦解敌人,抓的俘虏大部分教育后释放,但对一些罪大恶极的敌人,俘虏后交老百姓开公审大会再枪毙,这样既鼓舞老百姓又触动敌人。
还有一件事,有一伙土匪钻红军俘虏政策的空子,每次红军去剿匪,打一阵土匪坚持不往就投降,还说,红军优待俘虏我们投降,一旦释放又去作恶杀人。几次下来老百姓深受其害,联名向红军提出,对这些土匪不能宽大。
可见俘虏并不是不能杀,而是看具体情况,不能只要一举手一交枪就象进了保险箱。大家想,如果抓到南京大屠杀的刽子手不杀吗?
说到这里朱钢问:“川崎是干什么的?”
俞胜华舒了口气说:“在学校我看过一些一战的书,敌对双方有时会专门派出小部队,抓捕消灭对方的军事工业技术人员甚至是一些理论研究的科学家。他们认为,一种新式武器的研究和制造,科学家和技术人员起关键作用,消灭这些科技人员,会推迟甚至中止这些新式武器的研究生产,而一种新式武器的出现,会影响整个战争的进程。这些科技人员,严格说不是正式军人,但敌对双方对这些人的保护和刺杀付出的代价,远远超过对一些普通军人。他们甚至提出,消灭一个军事科学家抵得上消灭对方一个师。”又苦笑一声说:“虽然懂这个道理,可是遇到具体事还会转不过弯,今天对我是个教育。”
朱钢说:“消灭川崎既可以保护中国的资源,又可以推迟日本研制新式武器,还能调动扫荡太行山的鬼子,一举数得。”
“好!”大家一致同意。
“孙虎。”朱钢一脸严肃。
“到。”
“是造武器的。”孙虎回答十分干脆。
“造了武器派什么用处?”朱钢紧接着又问。
“那还用说,杀中国人。”
“好,再提几个问题。”朱钢继续说道:“我们动员教育川崎为八路军服务,有可能吗?”
“看他那顽固样,难!再说八路军还能力开采提炼那个什么稀有金属,也不知道能造什么武器,恐怕整个中国都这个能力。”邹军肯定地说,陈建国也点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