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朱明 > 第127章漕运一

第127章漕运一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朱大典临危受命,任务其实很重。近两百万石粮食,要在两个月内运抵京城,不是件容易的事。

漕帮帮众近百万,如此冗余庞大的组织,自然勾心斗角效率低下,为了各自的利益什么事情干不出来?

地方官员会否很好的配合漕运,及时将漕粮运抵扬州?运河沿岸地方官吏是否给漕运开绿灯,一路畅通?

天老爷是否会帮忙,没有恶劣天气?北方的冰冻期是否与以前一样,不会突然从西伯利亚来了一股冷空气?

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得。朱大典只得硬着头皮,忙得昏天黑地,不断统筹安排,暗自祈祷不要出乱子。

一番打听,才知道原漕运总督杨一鹏年老体衰,无法继续操持漕运一事,害得崇祯七年春夏的漕粮没有尽数运抵京城,造成京城粮食暴涨。

杨一鹏上疏乞骸骨,崇祯皇帝毫不犹疑就批准了。还好杨一鹏有眼色,再拖下去,说不定崇祯皇帝一怒之下就会将杨一鹏革职,一家老小难以善终。

温首辅提议让关在牢里的朱大典继任漕运总督一职。

远在山东的登莱巡抚孙元化也上疏替朱大典辩解,称朱大典上任不久,不是造成辽东悍兵叛乱的主要原因,况且朱大典保证了山东的府城县城未曾被叛军攻破,也算有些苦劳。

朱大典是万历四十四年进士,曾在福建同红毛人打过仗,算是熟悉水路之人,又当过山东巡抚,因此不管学历还是履历都足以胜任漕运总督一职。

………………

“什么?湖广的漕粮要自己押运?不行,不行……”朱大典一口否决。

崇祯皇帝大笔一挥“准”,好运就落到了朱大典头上。

当上漕运总督真的是好运吗?

………………

大明漕运主要集中在夏秋两季。一是因为夏秋两季水利充沛,二是因为北方冰冻不能行船。

崇祯年间漕粮北运大概每年四百万石左右。崇祯七年的漕运到九月初才两百来万石,缺了近一半。崇祯皇帝才气恼之下撤了杨一鹏的职,换上还算能干的朱大典。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