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掌柜们觉得特别好吃的原因也简单,味精、鸡精、各种酱料,油盐酱醋啥都不缺,连辣椒都是好几种,还有各种辅料,这样做出来的菜能不好吃么!
至于主材的个头,郭大路觉得被打脸很正常,谁家敢跟几百年前的原生态野生食材比个头......随便在海边选一头鲍鱼拿到现代那都是能直接拿去拍卖的。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掌柜们的话匣子慢慢的打开了,天南海北各种轶事,听得郭大路在旁边不停点头,他缺什么?就缺对这时代的认知,这还没地方去学习,而这些大掌柜最擅长的恰恰就是这一点,走南闯北见多识广,又因为自身的身份,就能够从各自的东家或家主那里得到很多普通百姓所不知的内幕,今天坐在这里的人身份都相同,喝了小酒多说点行内人都能听懂的话很自然,这就便宜了旁边的郭大路,完全一副洗耳恭听的状态。
这个学习的过程就是简单的耳闻目染,再通过自己的分析判断得出这时代主流的思想,辨别出各领域的优点和缺陷,最重要的是能够明白广大百姓的心声。
郭大路可不是这时代的那些豪门大户公子哥自我感觉良好,始终觉得自己高人一等,对于普通百姓完全就是一副看不起鄙视的姿态。郭大路非常明白无论哪个时代,什么人才是社会的主流,所以他一直比较关注的就是普通人的各方面需求,不然就不会对自家佃户收一层的租,时不时的发些福利。
这些大掌柜的身份,相当于各商行地区总经理的地位,手里掌握的资金量都是以十万两计的,自然不可能随随便便的丢下手上的事情随意的去游玩,能耗费几天的时间,去郭家参加这么个小辈的成人典礼,足以证明对郭家的重视和自家商行的态度诚意了。
虽然没有商量着同路,但都是掐着时间从府城过来的,前后到达的时间也相差不大,迎接寒暄过后大厅就坐,都是老熟人,共同语言也有,一边喝茶一边聊天,同时也修酣一下坐长途马车劳累的身体。
等几位大掌柜缓过劲,差不多一杯茶喝清的时间,基本已到酉时,郭老爷就吩咐酒宴开席,八个掌柜加上崔老爷郭老爷刚好十个人凑齐一桌,饭桌是郭大路从现代专门带过去的大玻璃转盘圆桌。传统的饭桌都是方形的八仙桌,一张桌子坐八个人,这就不好安客了,当然圆桌也有,但是面积都比较小,桌子大了对面的菜不是吃不到...现在有了带转盘的桌子这问题就不存在了。
现代的产品不管质量怎么样,首先在设计上人性化这一点,那是历来都没法比较的,物质匮乏的年代,有东西用就不错了,你还想怎的?东西设计的生硬是吧,简单,使用的人去适应习惯啊,人是活得噻,东西再别扭最后都是能习惯使用的嘛!
现代的产品都多的卖不掉了,你敢设计不合理!也简单,老子不买行不!就不信所有的生产厂家都搞不来人性化的东西。
所以一到餐厅内,一众大掌柜就对这张大桌面上带着小桌面的桌子表示出极大的好奇,最主要是玻璃面儿的,这桌子估计得不少钱了...郭家拿这样一张桌子来招待大伙儿吃饭,这待遇可就高了去了。
上菜之后,掌柜们又开了眼了,来自天南地北东海西域的食材被厨子烹调的色香味俱全,更难得的是,这些食材全被做成了川菜系的味道菜肴。
别想欺负人家八个大掌柜没见识,在这时代人家可算是货真价实的见多识广,桌上的很多东西都吃过,但这样一次性的弄这么周全,八位掌柜表示自叹弗如,办不到,特别是海鲜,在蜀中吃到海里的鲜货,从未有之...
而把这些食材全部做成川菜味的菜品,也说明一个问题,厨子常做,能常做这说明什么...仔细品味之后,所有的菜,除了主材的个头有点小之外,味道那是说不出的好吃。
郭大路是一个能在吃饭的问题上随便将就的人么?一时半会还能忍受,时间长了能不发飙么?发完飙就得解决实际的问题噻。厨房所需要的用具和材料肯定是没问题的,差什么添什么,但是厨子的手艺就抓瞎了,想换人都没地方找去,全都一个样,最后想出一个笨办法,买来一堆现代出版的菜谱,然后指派几个丫头里最喜欢吃的秋菊去厨房给厨子念菜谱,然后由厨子自己理解,一次次的尝试做出书上的菜,直到郭大路尝了以后认可为止,大半年的时间这才慢慢的有了今天这样的一桌菜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