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解放军连续猛烈攻击,很快突破敌人的城防,全歼守敌,活捉敌45师少将副师长张居乾。刘效增见势不妙,真如彭绍辉所预料的那样急忙退回了汾阳。
山西晋中地区交城城关一带,西北野战军第7纵队正在进行攻坚作战的演习。刚刚取得晋中战役胜利的指战员们斗志昂扬。风雨无阻地开展大练兵运动,准备参加新的战斗。
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第2、第3野战军在第4野战军先遣兵团配合下,发起渡江战役,与此同时,华北解放军对太原的攻坚战也打响了。
此前,我军华北第1兵团曾于1948年10月5日发起太原战役,并准备在3个月之内攻克之。
在欢庆胜利的时候,彭绍辉的目光又转向了隰县。
隰县城是阎锡山在晋西的指挥部第六专署的所在地,防守很严密。为拿下隰县,军区党委召开了专门会议,进行分析和研究。会上,彭绍辉作了重要发言,指出敌军在晋西的弱点是士气低落,各自分散据守,互相之间支援困难,他提出的打法是: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首先扫清外围各县守敌,然后集中主力猛攻隰县城孤立之敌。
彭绍辉的提议被采纳后,他立即组织吕梁独立4旅配合太岳第4纵队,以数倍于敌的兵力,向晋西南各县守敌发起进攻,迅速攻克了石楼、永和、大宁等县城,使隰县守敌完全处于孤立境地。
完成包围之后,彭绍辉命令部队向隰县城发起猛攻。指战员们乘胜而战,士气旺盛,猛打猛冲。守敌非常顽固,他们凭借预先构筑好的工事和准备好的火力,拼死据守。经过4天4夜的激战,解放军才全歼守敌45师2团一部和保安25团、26团等地方武装,敌晋西总指挥杨澄源也被活捉。
与此同时,太岳部队连克蒲县、河津、稷山诸县城。这时,彭绍辉的注意力又转向了中阳,密切注视着中阳的情况。
中阳县城是联络晋西北和晋西南的咽喉,是阎锡山楔人吕梁山根据地的一颗钉子,威胁着从柳林、军渡往来于陕甘宁边区的交通要道。彭绍辉早就想拔掉这颗钉子,但因时机不成熟而未付诸实行。现在,要改变敌我态势,必须拔掉它!彭绍辉终于下了决心。
得到上级批准后,彭绍辉便指挥359旅、独立4旅、21旅1团和3分区3个独立营,将中阳之敌团团包围,并随即发起了攻击。这时,汾阳之敌77师刘效增率5个团前来援救中阳。
面对敌情变化,彭绍辉一面找各级指挥员商量办法,一面进行分析思考。他认为,刘效增西援中阳是迫于命令,为了维持与中阳张居乾的关系,不得不虚张声势,一旦遭到阻击,受到伤亡,他必生保存实力之心,避战自保。目前,中阳之敌兵力空虚,外援困难,如我军以一部兵力迅速于师庄一带展开,截住刘部,主力奋勇攻城,就一定能够拿下中阳。中阳一破,刘效增必然回窜汾阳。
彭绍辉的分析和意见,得到了大家的赞同。于是,他很快派出14团前往师庄阻敌,主力部队则全力攻城,摧毁了城防外围大部堡垒群和工事。
守敌仍在顽强抵抗。他们凭借残存的碉堡、工事阻击解放军的进攻,同时实施缓兵之计,派人与解放军谈判。彭绍辉的头脑十分清醒,一眼就看穿了敌人的诡计,他告诉部队不要被敌人的假谈判迷惑,命令部队继续攻城,不给敌人以喘息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