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当听清杨得志来意后,郭欣然表示:“行,我与马鸿逵和马鸿宾虽不同姓,却系同族同教。
按照彭德怀的战役部署。杨得志的第19兵团的任务是:沿西兰公路首先攻占路南之马架山、古城岭、豆家山和路北之十里山,然后向兰州东关发展进攻。
8月26日,兰州战役结束。63军、65军在杨得志的指挥下,胜利完成任务。
至此,青马集团遭到了毁灭性打击,这时候可以说,我军的主要对手就剩下退守宁夏的马鸿逵集团了。
彭德怀把消灭马鸿逵集团,解放宁夏的作战任务交给了杨得志的第19兵团。
其时,宁夏的马鸿逵集团,仍企图作困兽之斗,以银川为中心,依据黄河天险,在南起靖远、同心,北至金积、青铜峡、灵武地域内,构成二道防线,由马鸿逵之子马敦静统一指挥,妄图阻止我军解放宁夏。
应该说,杨得志对青、宁二马多少是有所了解的。在当时,青、宁二马恐怕是国民党军中战斗力最强的。对毛泽东的关怀,杨得志深为感动。
由于作战准备充分,杨得志很好地兀成了整个扶眉战役中“钳马”的任务。
扶眉战役,从7月11日发起,7月14日结束,我军歼灭了胡宗南主力4.4万人,给胡宗南以毁灭性打击,胡不得已退守秦岭一带。青、宁“二马”见势不妙,继续往西撤退至平凉地区。胡、马的作战联盟不复存在,西北战场的形势,由此发生了根本变化。
由此,我第一野战军作战方针调整为“钳胡打马,先马后胡。”彭德怀选择了平凉地区,作为与“二马”决战的战场。
这次,杨得志的19兵团作为主力参加了“打马”战斗。
对于解放宁夏,杨得志确立了总的作战方针,即军事打击和政治瓦解并举,尽量争取用政治方式加以解决。
杨得志是这样分析的:宁夏的马家军,主要有两支部队。一支是马鸿逵的儿子马敦静为司令的宁夏兵团,统帅4个军:马光宗的第11军,卢忠良的第128军,马全良的贺兰军,马敦厚的骑兵第10军。另一支是马鸿宾的儿子马惇靖为军长的第81军。马鸿宾和马鸿逵二人虽以兄弟相称,但关系一向紧张。马鸿逵同马步芳一样,都是顽固透顶的死硬分子,长期追随蒋介石反共反人民。而马鸿宾则不然,抗战时期,他曾表示拥护共产党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并在绥西一线同傅作义共同抗击过日本侵略者。解放战争初期,他的一个团长被俘,受到彭德怀亲自接见,并由这个团长将彭德怀的信带给了马鸿宾。马鸿宾不但未刁难这个团长,反而奖给他一匹马……等等这些,瓦解宁夏二马,做好马鸿宾的工作,是极有可能的。另外,即便是马敦静指挥的宁夏兵团,也不是铁板一块。
主意已定,杨得志紧接着拜访了郭南浦老先生。
郭南浦是谁呢?
郭南浦是位老中医,在甘肃、宁夏伊斯兰教上层人士中有较高的威望和影响。他虽已年过七旬,但动作灵敏,头脑清楚,性格爽朗,十分健谈。
未想,青、宁“二马”不战而退。原来,面对我30万大军压境,“二马”虽深知平凉为甘、宁咽喉,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但当作战计划一出台,宁马立即察觉青马要保存实力,让他们打头阵的企图。宁马马鸿逵急电宁马临时总指挥卢忠良退守宁夏,保存实力。青马马步芳也无奈地急忙往兰州撤退。
对此,彭德怀及时修正了原定的作战计划。命杨得志的第19兵团继续追击宁马,1兵团和2兵团则分两路猛追青马,力争歼灭敌人。
这一追,就是20余天,前进千余里,把青马逼进了兰州城内。
8月对日,兰州战役打响。杨得志奉命除留64军继续追击宁马外,率63军、65军参加了兰州战役。
兰州战役打得十分艰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