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1934年10月,红3军正在全力以赴进行黔东临时根据地的建设,从酉阳县南腰界的一张白区报纸上获知,红6军团来到黔东谋求会合。
红3军的电台早在两年前撤出洪湖时丢失了,因此主要依靠从白区报纸登载的“剿共”新闻中推测外界情况。不久前第9师打开贵州沿河县城,曾缴获了一部电台,但是一些战士不认得,想打开这个铁盒子看看里边装着什么,捣鼓好一阵也打不开,一气之下用枪托子把它捶烂了。电台送到廖汉生面前时,已经成了一蛇废铁。廖汉生看着报废的电台,又好气又好笑,下了一道命令:今后凡是缴到电台或是其他不认得的东西,一律上交,不得毁坏。
贺龙和军政委关向应分析白区报纸的消息,认为敌人披露的红6军团的消息十有八九是可能的,于是决定兵分两路,深入黔东接应红6军团。军部率第7师为一路,第9师为一路。
在沿河县境内,红3军部队碰到了由李达参谋长带领的红6军团先头部队。李达参谋长介绍说,红6军团奉党中央命令于8月撤出湘赣苏区,前来会合。几天前在黔东石阡县甘溪与敌遭遇,李达率先头一部突出包围,一路打听来到沿河。
得知情况后,红3军两路部队立即朝着6军团与敌军交战的。方向急速前进。一天,第9师来到梵净山下,发现前方山上有一支部队正在艰难地向上攀登,对方也发现了情况,把机关枪架到了山顶上。廖汉生和钟师长仔细观察了一番:对方那副疲劳不堪的样子,又专捡偏僻陡峭的小路走,见到这边部队就往山上隐蔽,不像是前来“围剿”的敌军,倒像是一支红军部队。
1933年夏的一天,红3军军部和第9师从鹤峰县太平镇经过,在镇上住了一晚。贺龙把在第4游击大队任副大队长的廖汉生调到军部当书记员。
廖汉生数年一直渴望当一名红军战士的夙愿,终于实现了。
2.长征出发前廖汉生对来队的乡亲们许下的一句承诺,使他从此背上
了一笔沉重的感情债,压在心头几十年
进入正规红军部队后,廖汉生进步很快。1934年9月春,廖汉生调到红3军第9师担任师政委。
上任的当天,就赶上攻打冉家祠堂。冉家祠堂坐落在一块水田中央,祠堂四周围着1丈高的石头墙,里面住着南腰界团总冉瑞庭的武装,是盘踞在苏区中心的一颗钉子。
第9师准备拔掉这颗钉子。当时红军没有炮,廖汉生和钟师长就请当地木匠掏空一段树筒,打上几道铁箍,做成土炮,里面填人铁砂、铁片,后面装人火药。进攻准备好后,钟师长一声令下:“开炮!”
轰的一声,炮膛里的铁杂碎没打出去,炮身却炸了,没有成功。部队硬攻了一下,也没奏效,只得收兵。
第9师把冉家词堂围困了半个月,廖汉生组织师宣传队把那些团防队员的亲属找来,动员她们喊话,促使许多团防队员跑了出来。
于是,第列币再次组织进攻,这一次廖汉生挑选了精干强壮的战士组成几支突击队,身背大刀、短枪、手榴弹,由各团团长担任突击队长。又新做了几门土炮。炮声一响,轰塌了围墙一角,突击队乘势发起猛攻,廖汉生紧跟着突击队冲了进去,拔掉了这颗钉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