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梁宽回答:“黄师傅,你所讲的武技等事,比起我师傅教我打铁的事,我听起来更感兴趣,留在我脑海中的印迹更深。”
飞鸿对此感到奇怪,问他为什么喜欢听武术技击之事,能否告诉其中的缘故。梁宽告诉飞鸿,他没听飞鸿讲武林中事之前,早已对此有浓厚兴趣。每次路过市区,碰到演技的,不到散场他不会离去。
第二部分开馆授徒(5)
没等他说完,飞鸿打断他的话,告诉他:“你错了,不应该这样。
代表们一起回答说:“黄师傅的武功如雷贯耳,实力非凡自不必多说,正因为如此我们才特地上门请尊驾光临指教,请不要多心。”
“哪里,哪里,不过徒弟的一句玩笑话而已,不必当真。”
问飞鸿年纪的那位代表也说:“因为黄师傅年轻有为,我才更想知道他的年纪。本人对黄师傅由衷敬佩,别无他意,请原谅我的冒昧。”
就这样,飞鸿不久成为广州三栏行的武术教练。那年是1872年,飞鸿18岁。
徒弟多了,武馆热闹起来,飞鸿比以前也忙了许多。他与父母商量,让他们也到广州来。他对父母说:“光靠卖武是不够的,我们家在佛山的药店办的很好,而广州是个大城市,潜力很大。所以,应该考虑把广州的药店开得更大更有名。”
不久,黄麒英听从了儿子的建议,与飞鸿母亲回到广州。
尽管做了教头,但飞鸿年轻,所以与其他武馆教头的风格大不相同,他从来不摆架子,不以师傅自居。他常说师傅与徒弟之间,亦是朋友,假如有尊卑高低之分,有鸿沟之隔,就无法加深友情。
向徒弟授技之余,飞鸿喜欢坐下来与邻居闲聊。他是武林中人,三句不离本行,经常谈到武林故事与武技方面的内容。他所谈的,有许多新奇的东西,大家也乐意听他讲。有时他讲得精彩,来往的过路人也有驻足听讲的。
昌隆打铁铺有个学徒叫梁宽,偶然路过听到飞鸿讲述武林之事,也留下来边纳凉边听他讲。以后每次只要下班路过,都来听飞鸿谈论武艺,而且一定听飞鸿讲完才回铁铺去。久而久之,他与飞鸿就混熟了。
飞鸿饭后休闲,乐得有朋友一起聊天放松。有时他也听别人谈天,交换见闻,他的武馆门口,有时就像说书场所一样。有一天晚饭后他刚到门口,就见梁宽已坐在那等候,就笑着问他:“阿宽,你是个铁铺学徒,应该专心学打铁这行才对,将来才有所成就。我们这里所谈的,听了再多对你又有什么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