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退一步说,即使不计较收入低这一点,作为教人练武的师傅,经常还要被徒弟所牵连。”
飞鸿知道父亲这话的意思,并不仅仅因为教武的收入低,的确有不少徒弟武德差,出去肇事往往使他们的师傅受到连累的。有的是师傅为徒弟出头,结果自己挨打;有的则是徒弟在外斗殴,师傅赔钱还坏了名声。
麒英语重心长地说:“我靠武艺谋生数十年,在江湖上也有一定名气,但我从来没有开武馆教徒弟,只把武艺传授给了你一个人,我的良苦用心你应该理解啊!”
麒英还提到飞鸿的徒弟梁宽,说不知道他在香港怎么样了,还说常为他喜欢惹事这一点担心。
第四部分悬壶济世(1)
飞鸿30岁那年,父亲病逝。临终之前,麒英一再叮嘱飞鸿“弃武从医”,飞鸿照办了。他关闭了第七甫水脚的武馆,辞去了军中技击教练一职,在仁安街创办“宝芝林”。为体恤穷苦人,他将药方张贴公布。抗法英雄刘永福坠马受伤,军医久治不见效,请飞鸿医治却立竿见影。刘永福特意请两广总督为飞鸿题字,不久又要聘他为军医官和技击教练,飞鸿怎么办?
1886年1月,在中法战争中屡建奇功的黑旗军将领刘永福被清政府收编后,率军进入广州。广州军民对这位民族英雄和他的军队夹道欢迎,飞鸿目睹了这异常热烈的一幕。
从吴全美的军队教完武技回到家,飞鸿每天第一件要做的事便是给父亲熬药。麒英的病一天天加重,过完年后已经卧床不起。尽管有家人在身边照料他,作为儿子的飞鸿还是不放心。
飞鸿甚至想辞掉军中教练一职,专门陪伴在父亲床边。麒英觉得没有必要这样,不让飞鸿辞职。在麒英看来,飞鸿任军中技击教练,一是为国报效的需要,二来也是回报吴全美的知遇之恩,所谓“士为知己者用”。
到后来,麒英的病更加重了,飞鸿以父亲病重为由,想辞去其军中之职。吴全美不允,飞鸿就向吴全美请假,专门侍侯父亲。他四处找名医来为麒英治病,但吃了很多药,都不见有什么疗效。尽管如此,飞鸿仍在四处打听名医,希望能将父亲从死神那里拉回来。
麒英自知难逃大劫,就让飞鸿坐在他的病床边。他对飞鸿说:“人都有生老病死的时候,这是谁也免不了的。我年纪这么大,死了也不算短命。你现在也到而立之年了,又创了一定基业,我还有什么可遗憾的呢!但我有些话,还是要告诫你。我们父子俩在江湖上沉浮多年,才摆脱街头卖艺的生活,开馆授徒,过上安定的日子。”
飞鸿对麒英说:“我在听你讲,你慢慢说。”
麒英接着说:“尽管现在我们衣食无忧,但终难出人头地,这一点你要有清醒认识。我已把治疗跌打损伤的药方教给了你,你已懂得治伤技术,并且替人家治了这么多年伤病,也有一定的经验。我认为,以治病为业,要比靠拳头混饭吃更好。
“靠拳头挣饭吃,打打杀杀,结怨必然很多;以治病谋生,积善积德,可以广结人缘。我想让你放弃教武艺,经营药店同时给人治伤为生。因为教武艺得到的学徒费有限,一个徒弟跟你学一个月下来,才给几钱银子,而你却要花很大心血去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