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韦坚的两个弟弟:韦兰和韦芝,因为皇帝对这一案的处分从宽,他们以为,自己有机会翻案,上书为兄讼冤。李林甫在第一仗中不曾得到自己所期望的胜利,便运用韦氏兄弟上书的事而将之书扩大。
有一些人支持韦氏兄弟的,结果,落入了李林甫所布的陷阱,太子又被提及了,有不少人上表攻击太子妃韦氏的家族有异谋,欲使太子早日为君……
太子李亨本身,在遭遇第一次风暴来侵时很安定,但是,第二度风暴来得太突然,他的妻族自行坠入陷阱,使太子本人无法再不出声了。他只能上表,请求离婚——那是为了求取自己脱卸关系。
这是严重状态。
“贵妃,人事已如此——”高力士被一个人的至情所感动,终于接触到不能接触的问题:“殿下自然不曾忘记过去,殿下受到优待,可是,殿下……哦,孩子很好!”高力士原想说寿王殿下在环境变化之后,只能守着,不可能有其他的发展了,但他又及时抑止,便说:“外面的事不论如何闹,我想,皇上不会兴大狱的!皇上那一回三皇子事件后,内心很难过,易储之事,不可能有了。”
“哦——”她漫应着,为寿王的想望落空而难过。她相信,高力士的话是有一定的根据的。
事实也如此,李林甫掀起的大案,不曾如他所愿的发展,非但太子不曾受到牵累,两位主要的大臣,也只给予贬官的处分,不曾有人在这一大案中被杀。
李林甫的最大目的是废太子,但做不到,不过,他终于把自己的政敌踢出了政府,韦坚和皇甫惟明被贬之后,他再进一步迫左相李适之自动辞职。
大案虽然未成,但李林甫的相权,却由此而进一步地巩固了。
在这一风潮中,有一个小人物,利用时机而获得了特殊的晋升——那是杨钊。他在这一事件中周旋于杨慎矜和王錤之间,由王钊提出,以杨钊为侍御史。
侍御史的实际,不及他在户部的职位好,可是,侍御史是清贵官,和大臣及皇帝相见的机会多,晋升为高级官,也较在户部时容易得多。
杨贵妃不曾留意到这位再从兄的职位转移,她只为寿王的事而困扰着。
咸宜公主来告诉她,这一大案不曾成功,寿王处境非常险恶,人在栗栗危惧中过日子。
她为此而烦,也为此而担忧——在这时候,李林甫又发动了第二个回合的权力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