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僖宗继位之时,年龄尚小,军国大政多听从臣下。南衙朝官和北司宦官为争权互相攻击,相互倾轧,政局动荡混乱。“自懿宗以来,奢侈日甚,用兵不息,赋敛愈急。关东连年水旱,州县不以实闻,上下相蒙,百姓流殍,无所控诉,相聚为盗,所在蜂起。州县兵少,加以承平日久,人不习战,一与盗遇,官军多败”。矛盾日益激化,终于一发不可收拾。
王仙芝,濮州(治鄄城,今山东鄄城县北)人,贩私盐出身。当时,盐税是唐朝廷的重要收入,盐的经营由官方所控制,对民间的盐禁极重,贩盐一石以上即处死。但也有许多胆子大的人,靠私人贩盐来牟取暴利。贩盐者大多拉帮结伙,真刀真枪地武装贩盐。王仙芝贩私盐时奔走各地,为抗拒官府查缉,练会了一身好武艺。
唐僖宗乾符元年(874年)这一年,黄河中下游遭受旱灾,夏季麦收一半,秋季颗粒不收。
[乾符五年(878年),河东发生变故,地方的土团因没有拿到军饷,杀死马步都虞侯邓虔。唐朝廷撤了河东节度使窦浣,任命曹翔为河东节度使。七月,曹翔上任,将杀害邓虔的土团士卒十三人逮捕并诛杀。九月,曹翔到晋阳上任两月后,突然神秘暴亡。昭义军趁机作乱,在晋阳城中大肆抢劫。晋阳百姓毫不惊慌,自发组织起来,共同讨击乱军,杀死昭义军千余人,昭义军自溃。历来乱军劫掠,都是杀人放火,百姓遭受惨重损失。晋阳百姓却能扭转形势,为当时一大奇事。]
至此,对义军西北方向的威胁完全解除。庞勋随后引兵南下,直奔柳子寨,准备与驻扎在这里康承训官军主力决战。为了一战而平,庞勋事先制定了详细的作战计划。不料庞勋军中的淮南俘虏逃到官军一方,将作战计划给康承训。康承训得以事先作好准备,秣马整众,设伏等待。结果可想而知,义军陷入官军重围,损折了数万人,尸体布满十几里。庞勋解除衣甲穿短衣逃走,收集溃散的士卒三千人,退入徐州。
最早庞勋起兵时,下邳(今江苏睢宁县西北)土豪郑镒聚众三千,自备资粮器械,热烈响应义军。郑镒见庞勋此时兵败,立即以下邳投降官军。蕲县(今安徽宿县南)土豪李衮也杀死义军守将,举城降唐。沛县裨将朱玖趁义军守将李直赴彭城议事,举城降唐。宿州守将张玄稔杀起义军将领张儒等,开城门降唐。宿州城内有精兵三万人,康承训配以精骑数百,直趋符离。符离守城义军还不知道张玄稔已叛变,开门延纳,结果被张玄稔顺利拿下符离。
被逼上梁山的庞勋(4)
庞勋遭受一系列的失败后,引兵西击宋州(州治宋城,今河南商丘县南)、亳州(州治谯县,今安徽亳县),打算吸引官军西进,以解徐州之围。咸通十年(869年)九月,庞勋率起义军二万西出,袭破宋州南城,又渡汴水,南攻亳州。康承训率步骑八万,由沙陀部落朱邪赤心率数千骑作前锋,追击庞勋于亳州。义军大败,全军覆灭,生脱者才千人,庞勋也在此役中战死。
在庞勋军败之前,张玄稔进围徐州,崔彦曾的老部下路审中开城迎接官军,庞举直、许佶等义军将领悉数被杀。官军大力围捕桂州戍卒的亲族,受到株连被杀的死者达数千人。一度轰轰烈烈的桂林戍卒起义,就这样失败了。
可以看到,桂林起义是在庞勋等人走投无路的时候,不得不为求生存而发生的。这就是历史上常说的官逼民反。水能载舟,又能覆舟,唐太宗认识到的经验子孙们没有长期恪守,最终,百姓的滔滔之水只能将这个王朝倾覆了。
最后要强调的是,庞勋起义是雇佣兵与农民的同盟,虽然这种联盟是暂时的,庞勋义军也终以失败而告终,但却对唐朝的局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唐朝廷的胜利只是下一次更大失败的前奏。庞勋起义拉开了唐末农民大起义的序幕不久,就爆发了王仙芝、黄巢大起义。散居“兗、郓、青、齐之间”的庞勋余部,又重新加入到王仙芝、黄巢的队伍里面去了。
从后面将会看到,黄巢之所以能成功地进入长安,是因为他在全国大面积地游走,流动作战,后来进入长安后,也跟庞勋得到徐州一样,有固守一隅的心理。从军事上来说,二人的失败是有相同之处的。
王仙芝起义(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