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满城尽带黄金甲 > 第31章

第31章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当时,京师守备坚虚,殿前都指挥使石守信、都虞侯王审琦在宫中作内应,所以赵匡胤轻而易举地控制了京师。韩通等重臣被杀死。将士拥着重臣范质、王溥到赵匡胤公署,赵匡胤见到他们,立即流涕说:“我受世宗厚恩,被六军所迫,一旦至此,惭负天地,将怎么办?”范质等未及回答,赵匡胤部将罗彦环拔剑在手,上前一步,厉声说:“我们无主,今日一定要立天子!”范质等面面相觑,不知所为。还是王溥机灵,先向赵匡胤下拜,范质也不得已下拜。

之后,赵匡胤到崇元殿行禅代礼,即皇帝位,奉周恭帝为郑王,符太后为周太后。

后汉传二帝,不到四年,至此灭亡。

公元951年,郭威称皇帝,国号为周,就是后周,他就是后周太祖。周太祖病死后,由于没有亲生儿子,由养子晋王郭荣(原姓柴,柴守礼之子)继位,是为周世宗,历史上一般称他为柴荣。柴荣是五代最出名的皇帝,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对他评价非常高,特别是对他的用人,更是赞誉有加。

柴荣刚即位,北汉主刘旻勾结辽国,大举入侵。柴荣决定亲自领兵去抵御。群臣认为他从来没有打过仗,也没有表现出什么军事才能,都劝他不可轻动,宰相冯道尤其极力劝阻。柴荣坚持要亲自领兵,驻扎在泽州(今山西晋城县)东北。北汉军驻扎在高平(今山西高平县)南。当时北汉兵多,后周兵少,周军将士都有些畏惧。柴荣披甲骑马上阵督战,志气高昂。刘旻见周兵少,挥军进攻。交战不久,周右军将领樊爱能、何徽即领骑兵先逃,右军溃败,步兵千余人解甲投降北汉。柴荣见军势危急,自率亲兵冒矢石督战。亲军将领赵匡胤(后来的宋太祖)十分感动,说:“皇上这么危险,我们怎能不拼死战斗!”于是率领二千人奋勇进攻,身先士卒,冲在最前面,士兵亦死战,以一当百,北汉兵大败。刘旻昼夜奔驰,逃回晋阳。樊爱能、何徽看到周军大捷,又都回来。柴荣拘捕樊爱能、何徽及将校七十余人,责骂道:“你们不是不能战,是想以我的奇货,出卖给刘崇罢了!”下令将他们斩首,又杀投降北汉的右军步兵。亲军大将张永德称赞赵匡胤的智勇,柴荣擢升赵匡胤为殿前都虞侯。高平大战,柴荣的英武果敢,开始为群臣所信服。

之后,柴荣三次南征,不但使南唐俯首就范,而且震慑了南方各割据势力。

公元959年,柴荣下诏亲征,收复北方失地。取道沧州(今属河北)北上,率步骑数万直入辽境。到五月就先后收复瀛(今河间)、莫(今任丘北)、易(今易县)三州和益津(今文安县境)、瓦桥(今雄县境)、淤口(今霸县境)三关,共计十七县之地,为五代以来对辽作战所取得的最大胜利。正当柴荣大会诸将,议取幽州(今北京)之时,突然患病,只得班师回到汴京。

回汴京后,柴荣自知一病不起,于是安排后事。封七岁的儿子柴宗训为梁王,将重要的职务委任给魏仁浦、王溥、范质、韩通等。柴荣北征时,曾在文书囊中发现一块长三尺多的木块,上面写着“点检作天子”五个字。当时柴荣的女婿张永德任殿前都点检,柴荣对此有疑忌,于是去张永德军职,改任宰相,而将殿前都点检一职委任给资望较浅的赵匡胤。想不到后来竟然是赵匡胤当了天子。

柴荣死时只有三十九岁,在位五年半。刚继位时,柴荣就立下了三十年的宏志:“以十年开拓天下,十年养百姓,十年致太平。”十分可惜的是,他在位只有五年半,然而所取得的文治武功已经为结束割据开创新局面奠定了基础,所以史评:“神武雄略,乃一代之英主”是有道理的。他确实是五代时期最为杰出的皇帝。

周世宗柴荣病死后,太子梁王柴宗训即位,年方七岁,就是周恭帝。柴宗训即位后,李重进兼淮南节度使,防御南唐,韩通兼天平节度使,防御汴京东北面,赵匡胤兼归德节度使,防御汴京东面,向训为西京(洛阳)留守,防御汴京西面。京城的保卫十分周密,由此也可见柴荣的不凡韬略。

公元960年,周群臣正在庆贺元旦,镇州、定州忽报辽国与北汉联兵南侵。赵匡胤立即率禁军诸将赶去抵御。到了陈桥驿(开封城北二十里),殿前散指挥使苗训以观天象为名,传出“点检作天子“的所谓天命。于是,赵匡胤之弟赵匡义、归德军掌书记赵普,以及将领高怀德、慕容延钊、张令铎、张光翰、赵彦徽、潘美等连夜策划兵变,说:“主上幼弱,我们出死力破敌,谁能知道,不如先立点检为天子,然后北征。”黎明时分,军士披甲执兵直逼赵匡胤的寝所。赵匡胤惊起,只见将士拿着刀立于庭院,齐声喊:“诸将无主,愿册太尉(赵匡胤兼太尉)为皇帝。”赵匡胤还来不及回答,黄袍已加身。众人即下拜,高呼万岁。这是历史上有名的“陈桥兵变”。

赵匡胤被拥着回京,他勒住马缰绳说:“你们自贪富贵,立我为天子,能够听从我的命令则可,不然,我不能当你们的皇上。”诸将都下马说:“愿听从命令。”赵匡胤于是申明军纪:他们不得惊犯太后、皇上及公卿大臣,不得侵掠朝市府库。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