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广事之坏,已非一日,今欲振之,必宽文法,假便宜乃可。近来议者纷纷,然朝廷既以阃外托公,任公自择便宜行之,期于地方安宁而已,虽弹章盈公车,终不为摇也。(书牍四《答两广殷总督》)
万历元年,潘季驯又和居正谈起,也是悬念广东的兵事。居正肯定地说:“广事近以属之殷司马,此君才略,足以办此,又假以便宜,兵食期一二年,当得荡定。”(书牍五《答潘总宪笠翁》)果然就在这一年中,将广东方面,逐步安定,只剩诸良宝、林凤未平,不幸广东军队,在进攻中,受到一些意外的挫折,居正和正茂再说:
诸良宝必死之寇,而各官乃易视之,其败固宜。
在边疆方面,最重要的变动是宣大总督底更换。宣大是当时最重要的地方,对付俺答封贡,王崇古尽了最大的努力,但是崇古需要休息了,居正提出方逢时。一次在文华殿上,神宗问道:
“宣大重镇,为什么要取回王总督?”[更多精彩,更多好书,尽在[517Z.cOm]
“朝廷用人,不宜把他底力量用尽。王崇古在宣大久了,应当休息一下,他日不妨再用,”居正说。
“谁可以代王崇古?”神宗又问。
“方逢时可代,”居正答。(参书牍五《与王鉴川言兢业边事》)
这样决定了王崇古入理京营戎政,方逢时补宣大总督的诏令。逢时本来是和崇古共事的,一切都很顺利。
北边的问题,暂时稳定了,但是广东、广西和四川还需要处分。处分的方法,第一便要使得地方负责官吏,感觉地位底稳定。居正和神宗也说起:
“现在南北督抚,皆臣亲自选用,能为国家尽忠任事之人。皇上宜加信任,不要听浮言,加以苛求,使他们无从展布。”
“先生底话说得是,”神宗说,“先生公忠为国,所用的人那有不当的。”(参书牍六《答殷石汀言终功名答知遇》)
广东离北京太远,地方又太富庶了。中央鞭长莫及,吏治不能澄清,贪官愈多,民愤愈大。政治底不良,成为地方治安的大祸。嘉靖中年以后,和平、龙南一带,李文彪、谢允樟、赖清规,都称王,占据江西、广东交界的地方,但是政府因为受到倭寇底牵掣,始终无力应付,直到四十四年,才算稍为安定一下。隆庆年间,惠州蓝一清、赖元爵,潮州林道乾、林凤、诸良宝,琼州李茂都起事了,整个的社会,不能安定。居正曾经说过:“嘉、隆之间,广州处处皆盗,议者谓岭表非我版图矣。”(书牍十一《答两广刘凝斋言贼情军情民情》)形势真是非常的严重。隆庆五年八月,高拱和居正商定,调殷正茂总督两广军务,决定进兵。居正和正茂说起:“治乱国,用重典。广固乱国也,其势非用兵威以震荡之,奸宄不畏,良民无依。”(书牍四《答两广殷石汀计剿广寇》)以后募浙兵,发马价,一切都由正茂放手去做。居正当国以后,更和正茂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