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经过多次拷问,敬修自缢身死,懋修自杀未遂,居正十六年的政权,最后由敬修、懋修偿还这一笔血债。
敬修这一死,耸动朝廷,申时行和六部大臣疏请从宽处分;刑部尚书潘季驯复言“居正母逾八旬,旦暮莫必其命,乞降特恩宥释。”在这个空气之下,神宗下诏特留空宅一所,田十顷,赡养居正底母亲。辽府一案,也在此时结束了。上谕说:
辽府废革,既奉先帝宸断,又无应继之人,着推举亲枝,以本爵奉祀,仍准王归葬原封。抱养子述玺准依亲居住,给与庶粮二百石,本折中半支。(本指本色,折指折价,言实物及代价各半支给也)王氏从厚,援徽府例赡养。张居正诬蔑亲藩,箝制言官,蔽塞朕聪,私占废辽田亩,假以丈量遮饰,骚动海内,专权乱政,同上负恩,谋国不忠,本当斫棺戮尸,念效劳有年,姑免尽法。伊属张居易、张嗣修、张书、张顺,俱令烟瘴地面充军。
神宗和居正说过,“只是看顾先生子孙便了。”是这样地看顾也许没有料到!
张家这一次大祸,当时人以为是高拱陷害,其实高拱死于万历六年,与此事无涉:敬修以为是张四维陷害,但是四维于十一年四月致仕,纵使平时对于居正久积嫌怨,现在也没有报复底机会。一切都由神宗主待。万历十六年冬,吏科给事中李沂上疏,攻击司礼太监张鲸,曾说“流传鲸广献金宝,多方请乞,陛下犹豫未忍断决。中外臣民初未肯信,以为陛下富有四海,岂爱金宝;威如雷霆,岂徇请乞?及见明旨许鲸策励供事,遂谓为真,亏损圣德。”张鲸是神宗特别赏识的内监,攻击冯保的是他,怂恿查抄的是他!神宗看见李沂底疏本,怒极了:他说,“李沂要为冯保、张居正报仇”,立刻下令杖六十,革职为民。为什么这是替张、冯两家报仇呢?攻击居正最力的三位御史李植、羊可立、江东之:李植常和人说:“至尊见我,称我为儿子,看见查抄的宝玩便喜欢。”为什么这样宠爱呢?神宗当然有他底理由。居正自己说过:“念己既忘家殉国,逞恤其他,虽机阱满前,众镞攒体,孤不畏也。”(书牍十《答河漕按院林云源言为事任怨》)居正身后底得祸,本来不在居正底意外。
整个的神宗一朝,更没有称道居正的。嘉宗天启二年,这才想起居正底大功,复原官,予祭葬,张家房产没有变卖的一并发还。思宗崇祯三年,礼部侍郎罗喻义等,为居正讼冤,交给部议以后,这才给还二荫和诰命。十三年,敬修孙同敞再请追复敬修礼部主事并复武荫。思宗复敬修官,并授同敞中书舍人。国家到了艰难的时候,才想起往日的功臣。复官复荫,一切都是激励当日的臣工,但是事情已经太迟了。
然而对于居正底子孙,事情毕竟不算太迟。
居正诸子,自杀的自杀了,充军的充军了。懋修中状元的时候,年二十六岁;(《明贡举考略》卷一)崇祯七年懋修死时,已经八十岁。在事业方面,他没有什么表现,但是居正全集四十六卷的搜集,大半是懋修底功绩。书牍凡例题后云:“留此一段精诚在天壤间,古人所谓知我罪我,先公意在是乎。史家所称为功为过,小于辈何敢避焉。”这是几句有意义的语句。
万历十年,允修回南应乡试,居正死了,允修丁忧,不能入闱,留为终身的遗憾,发还文荫以后,荫尚宝司司丞。崇祯十七年,张献忠底部下,到了江陵,要允修出来做官,允修自杀,(《康熙荆州府志》言不食死。允修孙同奎言自焚死。)留下一首绝命诗:“八十空嗟发已皤,岂知衰骨碎干戈,纯忠事业承先远,捧日肝肠启后多,今夕敢言能报国,他年漫惜未抡科,愿将心化铮铮铁,万死丛中气不磨!”
最激烈的是同敞。思宗十五年,诏命同敞慰问湖广诸壬,顺道调兵云南。同敞事毕以后,北京失陷了,不久南京陷落。同敞走依隆武,隆武复同敞武荫,遣往湖南。他在途中,听说汀州又陷落了,整个的中国,除西南一角以外,都沦陷在敌人手里。同敞这才到广西,投奔永历帝。经过瞿式耜底推荐,永历帝授同敞兵部右侍郎、总督诸路军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