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从这地方,我们可以见到前线战士们,他们仍旧不失是光荣的英雄。
我在一九一六年十月七日受了伤,于是欣然离开前线,乘坐着伤兵车回返德国,我离家已经有两年了,处在这个乱世,真是有些度日如年。
我进入了柏林附近的一处医院。环境真是恶化得十分厉害!
唉!另外方面看起来,这个世界确确实实是一个新世界。
在前线的军队中的精神,这里是一些没有的。
但是,巴维利亚如果始终给普鲁士军国主义尽力,那么,协约国将要爱莫能助了。
这种宣传在一九一五年就开始有了一些效力,军人中反对普鲁士的情绪,慢慢地增高了起来,——但是当局者从不会来设法加以阻止过。
到了一九一六年,前线兵士们所接到的家信,大都申诉着不平;显然的,已经对于士兵生了了一种直接的影响,这时候已经不劳敌人再用传单向前线去散播了。
德国妇女所写的则毫无见识的家信,后来竟葬送了几十万人的生命在前线。
那时已经出现了不良的现象,前线的士兵,大家都咀咒愤懑,怨声载道;——这种怨声有时候也很合理的。
我竟第一次碰到在前线所没的听闻的事,就是竟有人自己把懦怯来向人夸耀。
在前线的士兵,他们饥寒交迫他们的家人,也在国人日坐愁城,而别人的饱暖淫乐。
甚至在火线上的士兵,他们也有了这种不应有的现象。
在这时候,危要四伏,大有一触即发之势,但是,这不过是“国内”的事。
大多数和士兵虽然在怨恨不平,但是,一转瞬之间,他们又不声不响的尽着他们的职守。
好像是十分自然的有一部分和军队,虽然心里有着无限的苦闷,可是对于他们必须防守的战壕,他们仍是死守不去,好像德国的命运,无全维系在这几百米的战壕上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