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果然如此,原来是在铁道线上巡逻的鬼子嘴馋了,到运河边上“打猎”来了。中弹的老母鸡倒在地上扑棱着翅膀,美得两个鬼子咧着大嘴“哇啦哇啦”乱叫唤,用枪刺每人挑起一只登上大堤,朝铁道线方向挥舞着炫耀战利品。铁道上有火车行驶了,火车响着汽笛,好像为他们庆贺。刚要离开河沿俩鬼子突然止步,发现驾舟捕鱼的李三,鬼子举枪瞄准把李三也当成了猎物。
李三惊惶失措举起双臂,“太君,别开枪,千万别开枪!”弯腰提起用柳条串起的几条活鱼扔上岸。
两鬼子收起枪拾起鱼,“哈哈”开心大笑,放过李三沿着运河朝下游走去了,或许他们希冀着还有意外的收获。
本地人全是撒网捕鱼,不知何种原因李三不撒网了,从西河淘换了鱼鹰捕鱼。本地人不使唤鱼鹰,一般的解释,说是本地人祖辈奉行“犯污的不吃犯歹的不为”,活物入口再吐出来肯定不洁,因此从鱼鹰嘴里掏出来的鱼不能吃。还有一层另外的原因,放鹰,常被本地人引申比喻诱骗行为,譬如放任自家女人勾引别人,经不住诱惑的男人一旦性起下手,放鹰人回突然出现,将不轨男人擒而获之。这叫吃到嘴里咽不下,放鹰人以及扮演鹰的女人嘛损失没有,企图占便宜的男人还得认头被人敲诈。本地人认为这种放鹰行为,既不道德也不光彩,属于缺德的损招儿。
李三放鹰捕鱼不一定想到这许多,更不是表明自己前卫、公开向传统观念挑战的意思,他大概只是觉得在目前情势下,采用这种捕鱼方式比较方便。发生紧急情况驾船逃命,由于鱼鹰认家,不会丢一只鱼鹰。相比之下撒网捕鱼就显得累赘,发生意外不能丢下渔网不管,顾了收网很可能丢了性命。所以,李三改变捕鱼方式,表明还是蛮有心计的,望着走远的鬼子,李三高声喊道:“太君好走……走着瞧,呸!”
小岛没想到儒雅的古老爷竟然也会玩死签,将宝剑推回古典面前,脸上露出尴尬的笑容,“古老先生,你的,没有明白我的意思。”
小岛现了原形,古典也不跟他费劲拽文了,大白话的给:“干脆挑明了,省得我闷的慌。”
小岛变招耍弄无中生有的一套,“根据情报获悉,你的佃户与散兵游勇同流合污,四处抵抗皇军,倘若你能够约束他们,皇军就不在你的身边扫荡。”
有嘛说嘛多好,绕那么大圈子吓唬谁呀!既然说到这份上,古典也给他面子,送他一颗定心丸,“如果我知道是谁在惹事生非,一定会劝他不要轻举妄动。”
至此,来访的结局虽然不很完美,小岛还是基本达到目的,就此顺坡下驴自己给自己找台阶,“古老先生果然识时务,我们的合作依然大大的。”
两个狩猎颇丰的鬼子沿运河走着,企图还能寻觅到猎物,不知不觉走到树高林密野草深的弯兜处。啊,果然不虚此行,弯兜的河坡草丛上搭放着一条红腰带,有位“花姑娘”头戴花头巾、身穿蓝花褂子,露着屁股面朝河心正在蹲着方便。
小岛的话音未落,外面传来清脆的枪声,古典和英杰一惊,站起来辨听枪响的方向。看官千万不要以为,听见响枪把古典和英杰吓坏了,不对。他们怕嘛了?鬼子打枪有小岛顶着,若是乡民杀鬼子,正好给小岛颜色看看。反正谁打枪也不会伤害古老爷。
最害怕的是这个狂妄的小岛一郎,这时他才意识到,这不是在运河东岸,靠近铁路可以看见鬼子。独流街在运河西岸,身边一个人不带,此举实在太莽撞,真出意外连个帮手都没有。竖着耳朵听了半天听不出哪儿打枪,心里发虚有点草鸡了,“古老先生,什么人铁炮的干活?皇军扫荡的的干活?你的知道,我们朋友大大的!”小岛一郎这德行真给大日本皇军丢人,没怎么一点就语无伦次了。
面对朋友的窘迫,古典必须作出够朋友的回答:“小岛先生,不论谁打枪,只要有老夫在,先生都是安全的。”
这句话回答的太好啦,富有挑逗性、炫耀性和某些讽刺成分,还让这位“大大的朋友”感到慰藉,尽管是口头的慰藉,至少让人家觉得性命无忧了。
不错,小岛是安全的,古典一点没有说大话,他心里明白,肯定是鬼子打的枪,不会是别的什么人打的枪。接着又是一声枪响,听出来了,枪声响在运河东岸北刘村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