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民国奇案演风雷 > 第133章

第133章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赖五跟石头站在茅房门前,故意嘀咕一阵儿,提提裤子斜眼朝街口看去,细麻杆儿和肉墩子正探头探脑呢。反正茅房没人站岗,俩人大大方方进去享用去了。

里面果然干净,墙根撒着白灰,每个方坑上都有立柱式白色木盖儿。墙角立着十分专业的清理工具,旁边还有一桶生石灰。石头和赖五进来之后,拿掉两个木盖立在一边,解下裤腰带搭在脖子上,褪掉裤子就蹲下了,低着头光是抿嘴乐谁也不说话。

不大会儿,细麻杆儿和肉墩子果然不放心,探头探脑地朝里张望。人家蹲着拉屎有嘛可看的,便缩了回去各自点了一支烟卷抽着,二鬼把门把住了茅房门口。

等俩便衣儿一出去,二人马上站起来系好裤子,赖五移开白灰桶后墙露出一扇小门,拉开白色的板门,赖五跟石头讲解:“这儿是出粪的地方,别人不知道……”

石头问:“后边通哪儿?”赖五伏在石头耳朵说:“出去不远就是南马路,对面就是南门西车站,咱俩坐电车回家。”俩人忍不住笑弯了腰。

何太厚说:“不忙这一时半会儿,等赖五回来,你老就……”古兴听着何太厚的布置,不住地点着头。

石头跟着赖五溜达到西门脸儿,眼前就是西马路,赖五从上衣口袋掏出一把瓜子,分了一半给石头,“看看那俩跟上来了吗?”

石头嗑着瓜子回头看看,“一个矬胖子一个瘦猴,跟上来了。”盯梢的俩便衣原来是细麻杆儿和肉墩子,他们还真成了形影不离的鸳鸯配了。赖五朝着西南城角方向,一晃秃脑袋,“走,匀着步子,别让人家跟丢了。”

石头不知道这小子葫芦里卖的嘛药,迷迷糊糊跟他瞎溜达。二人到西南城角,沿着电车道左拐到了南马路,大概又走了一站地。城外一侧,赫然出现一片斜坡空地,赖五突然拉着石头跑下土坡,拐入一条僻静的大街,这条大街叫姚家下场大街。

天津的地名不能单从字面上瞎琢磨意思,姚家下场,并不是说姓姚的人家落了嘛下场,这里的“场”字是柴禾场的意思。

单说柴禾场现代人也不懂,比个例子说,当初的柴禾场,相当于后来的煤球场,再后来的煤店,现代社会的煤气供应站。对了,提供居民生活所需的燃料场所,柴禾场就是加工经营柴草的地界儿。官府储存柴禾的场地叫官柴厂,清道光《津门保甲图说》就标有官柴厂的图形位置。天津人说话,把“官柴”念的跟“棺材”一样,人们嫌不吉利,就简称“官厂”。当年“官厂”嘛样?估计跟《水浒传》所说的,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的草料场相似。

只有官厂不能满足城市需要,于是在天津遍布私人经营的柴场,并且多以姓氏为名。譬如,官沟大街的杨家柴场,南开的陈家柴场,小树林大街的尚家柴厂等等,多了去了,后来都因此演化成地名。也有以地名命名的柴禾场,刘广海开的柴禾场,叫富辛庄柴禾场。

姚家下场大街缘自姚氏兄弟在此开设的柴场,为嘛不叫姚家兄弟柴场大街,而叫姚家下场大街呢?因为这儿正好是个下坡。现而今柴禾场没有了,大多数人家点煤球炉子做饭,此处只剩下这个名字。

这块地界闲着,被日本人相中了,时常可见在此列队操练的鬼子兵。鬼子也会吃喝拉撒,因五谷轮回的需要,这里建了一座很讲究的茅房。说讲究也不是星级标准,只是比普通茅房干净些而已,该臭还是很臭的。不知嘛人抬举这所茅房,墙上用白灰刷写了磨盘大的“模范茅房”四个字,为了日本人光顾方便,“模范茅房”四个字下面,还有一行日本字。

模范茅房果然不同凡响,有窗户有门,而且门还是双层的,一层板门一层纱门。瞅着这么讲究的茅房,赖五这坏小子诡秘一笑,“就是这儿,咱进去拉一泡。”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