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帝国的正午:隋唐五代的另类历史 > 第83章

第83章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凉风亭睡觉》

观裴度在“甘露事变”后的诗文,明显见出此公要比白居易厚道得多。

老年人如此,相较之下,还是李商隐意气风发。时年二十四岁的青年诗人在“甘露事变”发生后,马上作《有感二首》,愤愤不平,感慨时局:

其一

九服归元化,三灵叶睿图。如何本初辈,自取屈牦诛。

官场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竟使这个青年时代正直无私的才俊变成如此鄙陋、冷血的老政治动物,令人齿冷心寒。

优游山林、畅饮低酌之间,白老头在暖阁里天天搂着几个未成年少女,放荡老身子骨,一树梨花压海棠,“纵酒放歌聊自乐”。当然,幸灾乐祸之余,也有后怕,也有惊悸,也有自己及时逃离京城政治旋涡的庆幸:

今日看嵩洛,回头叹世间。荣华急如水,忧患大于山。

见苦方知乐,经忙始爱闲。未闻笼中鸟,飞出肯飞还。

——《看嵩洛有叹》

有甚当车泣,因劳下殿趋。何成奏云物,直是灭萑苻。

证逮符书密,辞连性命俱。竟缘尊汉相,不早辨胡雏。

鬼箓分朝部,军烽照上都。敢云堪恸哭,未免怨洪炉。

其二

看似达观、潇洒,实则势利、贪安。

在“意识形态”影响下,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以后辑录的白居易诗,大多是“忧国忧民”之作,其实只是老白诗中的“冰山一角”。而且,种种教科书、文学传记书,言及白居易诗,必有两则俗不可耐的大花边:一为“老妪能解”,二为“广泛流传至日本等国”――“老妪能解”完全不能说明白居易的高明,就象今天的大诗人北岛绝不会“夸口”说门口卖菜王大爷喜欢读他的诗一样;“广泛流传日本等国”也是个笑话,白诗浅俗,当日的倭国又是僻荒蛮地,会认字的最多也只有懂得白居易的水平。即使现在拿李贺任何一首诗去问日本的大学教授,也没几个人能究其深远喻意。此外,就象今天美国大片和音乐能深入基里巴斯或基巴里斯类似的小地方一样,白居易诗当时流入日本也根本不是摆上台面的什么“光荣”。实际上,元稹、白居易的诗风是“浅俗淫靡”的“元和体”,后起之秀李商隐、杜牧等人对这种诗风痛心疾首,以“高绝”之诗风想涤洗“元和体”的俗薄和稚陋。

同为官场元老,与白居易相比,裴度虽也浮沉避祸,但很少表露有幸灾乐祸的味道。裴老头以美酒破愁城,诗文之间,只是透露看似闲适的心境,并无隐藏不住的偷笑或者抑按不住的悲愤:

饱食缓行新睡觉,一瓯新茗侍儿煎。

脱巾斜倚绳床坐,风送水声来耳边。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