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孟知祥是明白人,劝说道:“郭崇韬是国家的大功臣,应该不会有反逆之心。为臣我到蜀地后一定详细察验,如确无其事,应该护送他回洛阳。”
孟知祥从洛阳出发后,后唐庄宗仍不放心,又派衣甲库使马彦珪(也是太监)骑快马至成都伺察郭崇韬举动,并授命有权和魏王一起见机行事。马彦珪虽是太监,做事不乏机敏,他去成都之前又向刘后密报:“据向延嗣的报告,蜀中事态忧在旦夕,今主上当断不断,不能下立斩郭崇韬的决心。
郭崇韬是后唐战勋卓著的将相人物。自李克用时代,郭崇韬就效力军门。李存勖继位后,郭崇韬与李克用的侄女婿孟知祥等人一起参决机要。当时皇帝门下有个中门使的要职,李存勖要孟知祥去担任。此位虽重要,但常常会因琐事得罪皇帝左右,前两任中门使均下场凄惨,被杀法场。由于孟知祥毕竟是皇亲,通过老婆在太后前泣诉,请求外任为官。唐庄宗无法,就让孟知祥推举个替代他的人。孟知祥便推举郭崇韬。
郭崇韬在中门使任上如鱼得水,帮助李存勖出谋划策,多次使唐军转危为安,并最终击擒梁国名将王彦章,诛灭朱温子孙。由于功勋显著,郭崇韬获封为赵郡公,领镇州、冀州两州节度使,赐铁券,恕十死,位极人臣,颇有令誉。
灭梁之后,后唐庄宗李存勖奢侈之心渐起,大修宫室,郭崇韬进谏,君臣之间开始产生猜嫌。李存勖左右的宦官也不时大进谗言,讲了不少郭崇韬的坏话。郭崇韬对此也有警省,上书请辞所任官爵,朝廷“优诏不许”。正好后唐要征伐王衍,李存勖想立他宠爱的魏王李继岌为太子,便任命李继岌为伐蜀元师,以郭崇韬为副手,率众征西。后唐庄宗的立意很明显,唐军伐蜀得胜后,功劳首归魏王李继岌,立他当皇太子就成为理所当然的事情。当然,李存勖也有知人之明,在欢送征西诸将时,他对郭崇韬说:“(李)继岌未习军政,卿久从吾战伐。西面之事,属之于卿。”
受皇帝顾托,郭崇韬竭尽忠诚,两个多月就平灭蜀国,王衍亲书降表,面降出城。前蜀降将王宗弼奉献郭崇韬珍宝美女无数,求托他上言后唐庄宗封自己任蜀地地方长官,刚刚击灭一国的郭崇韬也飘飘然,率然答应下来。由于蜀地实际主持军政的人物是郭崇韬,将吏宾客终日奔走于门下,车水马龙;反观魏王李继岌,牙门素然,门可罗雀。王衍投降后,也没有多少人上官送礼送钱,“所得不过匹马、唾壶、麈柄而已”,一直在李继岌身边任马步都指挥盐押的宦官李从袭心中深为耻恨,不断挑拔魏王和郭崇韬的关系。
王宗弼见任命自己为蜀中统帅的任命一直没消息,随风一变,又带着一大帮降官降将面见李继岌,要求郭崇韬留驻当地为统帅,本来王崇弼是想给自己今后找个大靠山,不料却给了李从袭等人进谗的大好借口:“郭公父子专横,现在又支使蜀人请求他自己留当地为帅,其志难测!”由此,魏王李继岌与郭崇韬开始相互猜疑。不久,王宗弼又截留军晌,几乎引起唐军哗变,郭崇韬趁机族诛了开门迎降的这几个人,并没收他们的财物,以平民愤。
郭崇韬出征王衍之前,为了报答当年孟知祥对自己的推举之恩,就对李存勖讲:“臣等平定蜀国后,陛下如果选择守西川的将帅,再既有比孟知祥更合适的了。”唐兵破蜀后,李有勖马上任命孟知祥为成都尹、剑南西川节度副大使,准备前去接收两川之地。
虽然唐军攻占了成都,但蜀中盗贼群起,很不安定。郭崇韬确实也一心为公,命令诸将,策划征讨,因此一直在蜀地逗留。庄宗李存勖不放心,派太监向延嗣前往蜀地催促郭崇韬回师。郭崇韬由于先前受过庄宗身边太监的挤兑,对这些“没把儿”的公公很不感冒,相见时态度倨傲,一点面子也不给。他还当众劝过魏王李继岌:“大王以后继位当了皇帝,骟马也不可骑,更甭提任命宦官了!应把他们从身边驱除干净,专用读书人。”上上下下大小太监知晓这番言语后,无不对郭崇韬恨得咬牙切齿。
魏王李从袭和前来催促郭崇韬回朝的向延嗣是“铁哥们儿”,两人相见之时竟也忧悉哀泣:“郭公专权,诸军将校皆其党羽,魏王此时等于寄身虎口,一旦有变,吾辈死无葬身之所!”向延嗣回朝,马上向魏王李继岌的妈妈刘皇后“泣诉”,刘后又向庄宗李存勖“泣诉”。
李存勖早听说蜀人恳请郭崇韬为师的消息,已感不快;阅捡蜀国的府库册薄时,问:“人言蜀中珍宝无算,怎么册子上这么少啊?”刚刚回来的向延嗣乘问答腔:“臣听说破蜀之后,珍货皆为郭崇韬所有,共有黄金万两,白银四十万两,名马千匹,因此,归送国库的东西才这么少。”李存勖闻言,怒形于色,杀心顿萌。
孟知祥临行,辞别庄宗李存勖。庄宗说:“听说郭崇韬有异志,爱卿到蜀地后,为朕诛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