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就这样,他勉勉强强地念完了小学。
上中学之后,墨索里尼好像变了一个人。
他人长高了,开始懂得认真学习,成绩也较好,经常受到老师表扬。
课余他阅读了大量书籍,特别是文学著作,如但丁的《神曲》,雨果的《悲惨世界》。
他文笔犀利,有时写些短文向报刊投稿。
有一次,他在课堂上把邻座同学拧得嗷嗷惨叫。
老师批评他,他却和老师顶撞起来。
老师一气之下,打了他的手板。
他认为受了委屈,气呼呼地回到座位上,抄起桌上的墨水瓶就向老师扔去,差一点打中老师的脑袋。
还有一次,他同班里一位同学为件小事发生争论,由于辩论不过那个同学,便用铅笔刀把那位同学的手割了一道口子,鲜血直流。
节假日里,他常常替多病的母亲在本村小学代课,或帮父亲抄写社会党的宣传材料,一有空闲还练习演说。
母亲问他要干什么,他说:“长大后,我一定要意大利听我指挥。”
1901年2月2日,意大利天才作曲家威尔第逝世。
在学校举行的纪念会上,墨索里尼初露头角,发表了非常感人的歌颂威尔第的长篇演说,博得了师生们的热烈掌声。
学校为严明纪律,决定将这个屡教不改的家伙开除。
父母对他虽然非常失望,但仍然设法将他送进了另一所小学继续读书。
在新学校里,墨索里尼仍然是个出名的闹事者,哪件坏事也少不了他。
老师和同学一提起他没有不摇头的。
要不是他父母经常去学校赔礼道歉,他早就又被开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