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3.初露锋芒的希特勒(8)
希特勒的讲话征服了德国垄断资产阶级的心,所有到会者全数起立,报以经久不息的掌声。
就在这次会议上,德国垄断资产阶级一致把希特勒视为保护他们的利益不受共产党威胁的救星,并就支持纳粹党掌权达成了协议,从而为希特勒上台扫清了最后障碍。
希特勒在做好夺权准备之后,便开始寻找夺权机会。
在深刻的经济危机和强大的工人运动冲击下,德国接连出现政府危机,魏玛共和国陷于风雨飘摇中。
1932年,狡猾的赛马能手巴本在政治将军施莱彻尔的支持下搞掉了天主教中央党的布吕宁总理。
为了稳住陆军,希特勒1929年在慕尼黑发表演说,吁请陆军重新考虑对纳粹运动的态度。
1930年国会选举之后,他一方面利用青年军官热衷政治的特点大力向陆军渗透,同时也加强了对陆军的拉拢活动。
他利用各种机会反复表白,纳粹党和冲锋队绝不反对陆军,相反它们还是陆军的朋友和救星。
他挑拨说,社会党和共产党才是陆军的敌人,因为如果马克思主义获胜,那将是德国陆军的末日。
他向陆军许诺,纳粹党执政之后,“以目前的国防军为基础,一支伟大的德国人民的军队将会兴起”。
但同年12月2日施莱彻尔又施展阴谋搞掉了巴本而由自己出任总理。
1933年1月28日巴本又与希特勒联手迫使施莱彻尔辞职。
在其他政党和政客都根本无力组成政府的情况下,84岁的总统兴登堡遂接受身边右派顾问们的建议,于1月30日决定任命纳粹党魁阿道夫·希特勒为政府总理。
他的这一决定,不仅标志着魏玛共和国的终结和第三帝国的建立,也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埋下了直接祸根。
---------------
保守的陆军没有识破希特勒的阴谋,感到纳粹党正是他们需要的东西,因而逐渐消除了对纳粹运动的疑虑。
希特勒迈出的第五步是拉拢垄断资产阶级。
虽然从1929年起希特勒就同垄断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煤钢托拉斯头子蒂森建立了联系,但多数大资本家对纳粹运动的“社会主义”宣传仍持保留态度。
为此,他于1932年1月27日,前往杜塞尔多夫工业俱乐部发表演说,向垄断资产阶级和盘托出了纳粹党的反动纲领。
他强调,纳粹党在内政方面的主张是取消劳动人民的民主和自由,根除德国的马克思主义,结束工人阶级的革命运动;在外交方面,要使用武力为德国夺取生存空间,为此至少要建立一支800万人的军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