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他认为自己手中还有几十万军队,有一定实力,日本人还不敢把他怎么样,就一再拒绝日本的要求。
---------------
4.张作霖之死(5)
---------------
日本帝国主义为了自身的利益,十分害怕中国的和平与统一,所以对张作霖此举十分不满。
在国民军进逼京津时,日本帝国主义为了防止战乱波及满洲,便一面增兵青岛,威胁南军北进,一面逼张作霖尽快退回东北。
双方由怒目而视到对骂,发展到大打出手。
由于北伐军士兵对日本长期侵占济南不满,一些士兵砸了几家日本商店。
日军早想动手,苦于没有借口,这下抓住机会,于5月3日突然向北伐军发起进攻。
由于日军早有准备,所以不到三个小时,贺耀祖的一个团被日军缴械,李延年的一个团全军覆没,老百姓伤亡更大,死伤11万多人,妇女被奸污的不可胜数。
日本兵还焚烧了外交部所属的交涉署,枪杀了16名署员,交涉员蔡公时由于严厉斥责了日军的暴行,便被日军绑在木柱上,割掉耳朵,挖了眼睛,削了鼻子,凌迟处死。
1928年5月18日,日本政府令驻华公使芳泽谦吉和矢田总领事,分别向张作霖和国民政府提出外交备忘录:“维持满洲的治安,乃为帝国所最重视者,因此将形成扰乱该地方治安的原因的事态发生,帝国政府将极力予以阻止,所以战乱如果进展到京津一带,其祸乱将波及满洲的时候,为维持满洲的治安,帝国政府将不得不采取适当而有效的措施。”
对“适当而有效的措施”,河本大作做了明确解释,即“张作霖如果在北京附近开始战斗之前撤退到东北的话,日军将允许其这样做,如果与革命军交战败北而欲逃回东北,则张部和革命军都将被解除武装,并阻止其进入长城以北”。
日本发出警告后,加紧对张作霖施加压力,不仅催其尽快退回东北,而且进一步索要在满洲的权益。
张作霖本想借日本的武力继续留在关内,所以对日本的逼迫十分不满。
面对全国民众的反日情绪,张作霖对他的心腹说:“出卖东北的事我不能答应,宁可我这臭皮囊不要了,也不能做这件叫我子子孙孙抬不起头来的事情。”
“五三惨案”爆发时,蒋介石正在济南为北伐军的胜利所陶醉,日军的突然行动,使他险些被俘。
这时已与他拜了把兄弟的冯玉祥赶快调部队来救他。
但由于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冯玉祥未能在济南与日军交手,使日本人更加肆无忌惮。
“五三惨案”掀起了全国的反日高潮。
在此严重形势下,张作霖眼看大势已去,遂于5月9日通电全国,力主和平统一,同时令一、二、七方面军团撤至德州、沧州,三、四方面军团撤至保定,五方面军团撤至张家口、宣化一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