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但国防部长冯·勃洛姆堡还是根据希特勒的训示,向部队下达了占领莱茵兰的正式命令。
命令说,要采取“突然行动”,争取“兵不血刃占领莱茵兰”。
如法国竟为此而战,德军将采取“反措施”。
所谓“反措施”就是赶紧将德军从莱茵兰撤回来。
3月7日凌晨,德军3个营越过莱茵河桥迅速进入非军事区。
洛迦诺公约重申了这一规定。
莱茵区非军事化是上述两条约的主要内容,也是构成欧洲和平最重要的保证。
遵守这一规定能使德国无法进攻法国或莱茵河下游各国。
希特勒在1935年夏天同其亲信谈话时就曾提出莱茵区重新军事化的问题。
同年11月21日,他在会见法国驻德国大使庞赛时称,法国同苏联签订的条约与洛迦诺公约是不相容的。
德国的高级将领们,特别是冯·勃洛姆堡,战战兢兢地等待着来自莱茵兰的消息。
因为他们知道,只要法国军队稍微采取些行动,这3个营的德军便会被打得落花流水。
当日上午10时,牛赖特召见法国、英国和意大利的大使,把德军进驻莱茵兰的消息通知他们,并宣布德国决定废除洛迦诺公约,还提出一项保持欧洲和平的新计划。
其中包括:德国分别与法国、比利时及东方邻国签订互不侵犯条约;法德边界为非军事区;德国考虑重新加入国际联盟。
如果法国参议院或众议院批准这一条约,他就派兵进驻莱茵区。
1936年2月27日,法国众议院以353票对164票通过了法苏互助条约。
希特勒遂于3月1日做出决定:派兵进驻莱茵兰非军事区。
希特勒的决定使将军们惊恐不安。
他们担心法国会出兵干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