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2月12日上午舒士尼格回到维也纳立即去见总统米克拉斯。米克拉斯是个辛勤工作而才能平庸的人。他表示愿意向希特勒做些让步,如释放奥地利纳粹分子等,但不同意让赛斯—英夸特出任内政部长。这一消息传到希特勒那里,希特勒很恼火,立即下令军队在奥地利边界佯动,并散布“听起来可信的消息”。意思是:德军就要进攻奥地利了。希特勒施加军事压力果然奏效。米克拉斯屈服了。在2月16日(希特勒确定最后期限为2月18日)宣布对纳粹分子实施大赦,并根据希特勒的要求改组了政府。赛斯—英夸特被任命为内政部长。
舒士尼格说:“总理先生,我可不能担保。”
听了这个回答,希特勒快发疯了。他跑到书斋门边打开门,大声喊:“凯特尔将军!凯特尔将军!”他回过头对舒士尼格说:“你们先出去,待一会儿我再叫你们。”
凯特尔听到喊声,赶忙跑进书斋请示有何命令。希特勒咧嘴笑着对凯特尔说:“没有什么命令。我只是要你到这里来稍坐片刻。”
在书斋外面等待着的舒士尼格和施密特心里惴惴不安。施密特说:“也许他们会把我们逮捕起来。”舒士尼格点点头。30分钟后,他们再次被带去会见希特勒。
---------------
午餐时,希特勒不再是凶狠逼人的样子,而是谈笑风生。说到他正在准备全面改造柏林,让柏林成为真正的世界闻名的大都会,成为世界上最美的、最有气魄的城市。吃过饭,希特勒欠身表示失陪,回卧室去休息。
舒士尼格则是忧心忡忡,吃不下饭。他本是个连续不断抽烟的人,但跟希特勒谈话时没敢抽。午饭后,他和施密特一同来到餐厅旁边一间小休息室,拿出烟来过瘾。然后将上午他从希特勒那里得来的坏消息告诉给施密特。两人想不出对付的办法,只是叹息而已。
他们在休息室里等了两个小时,德国新任外长里宾特洛甫在巴本的陪同下突然来到休息室,并向他们递交了一份用打印机打印的两页“协定”草案。里宾特洛甫说:“这里元首的最后要求。元首不允许对这个草案加以讨论。你们必须立即在上面签字。”
舒士尼格接过这份“协定”草案一看,立即感到脑子一片空白。这份草案开出的“条件”是:奥地利必须立即宣布取消对奥纳粹党的禁令,释放所有被监禁的纳粹分子;让亲纳粹的维也纳律师赛斯—英夸特出任内政部长,并主管警察和保安部队;让另一亲纳粹的人格拉斯—霍尔斯特瑙出任国防部长,并允许交换100名军官以使德军和奥军“建立更密切的关系”;让亲纳粹分子菲许包克博士出任财政部长,并“要做好准备,使奥地利纳入德国经济体系”。这些必须在一周之内实现。
舒士尼格知道,接受这些“条件”就意味着奥地利独立的告终。因此,他表示反对这份“协定”草案,说:“我在来此之前是与巴本约定好了的,德国必须继续遵守1936年奥德协定,尊重奥地利的独立和不干涉其内政。我来这里不是为了听取不合理要求的。”里宾特洛甫说:“这是不容商量的,你必须立即签字。”
20.奥地利:死刑(3)
---------------
希特勒说:“我已决定改变我的主意——这是我平生第一次。但是我警告你,这是真正的最后机会了。我再宽容你三天来实施这个协定。”
舒士尼格屈服了,怀着恐惧和悲愤心情在希特勒拟定的协定上签了字。他颓唐地放下笔,忽然想起了巴本刚说过的话,便大着胆子向希特勒建议说:“是不是在我们的会谈公报里提一提我们讨论并重新肯定了1936年7月的奥德协定呢?”希特勒喊道:“那不行!首先你得履行我们协议的条件。报上登个消息,说:‘今天元首兼国家总理同奥地利联邦总理在伯希特斯加登举行了会谈。’这就可以了。”
太阳早已西沉,黑暗笼罩着大地。希特勒请舒士尼格共进晚餐,舒士尼格婉拒了,和施密特一起驱车赶回维也纳。
“舒士尼格总理,”滑头公使巴本说,“我看了这份草案也感到很惊奇。我对你表示歉意。我对草案开列的条件感到意外。但这里边没有要废除1936年德奥协定的字句。你可以放心,如果你签了字,元首一定会使德国今后继续忠于1936年协定而不会再给奥地利带来麻烦。”
舒士尼格被折腾糊涂了,竟觉得巴本的说法不无道理。随即他们被带去会见希特勒。
希特勒正在书斋里激动地来回踱着步,一见舒士尼格便喊道:“舒士尼格先生,这是文件的草案,没什么可讨论的了。我不会改变其中一点点。你必须在这份文件上签字,在三天之内满足我的要求,不然我要下令向奥地利进军。”
舒士尼格真的吓破了胆。他说:“我愿意签字。但根据奥地利宪法,只有共和国总统才有法律权力来接受并实施这样的协定。我虽然愿意吁请总统接受这个协定,但我不能担保他也会接受。”
希特勒怒吼道:“你必须担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