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二战全景纪实 > 第86章

第86章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9月27日,里宾特洛甫再次飞抵莫斯科,与苏联政府于9月28日签订苏德边界友好条约。条约规定:苏德“两国政府在前波兰国家领土上,划定界线,作为两国国界”。双方承认该界线是“两国最后的国界”。任何第三国对此项决定不得干涉。两国政府将各自在自己界线以内原波兰领土上“实行必要的改革”。此外,该条约的秘密议定书还规定,将波兰的卢布林省和华沙省部分地区划归德国。作为交换,立陶宛国家的领土划归苏联的利益范围。立陶宛西南方向一角之地仍留给德国。通过这一划分,苏联从波兰分得约2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人口达1300万。

在签订边界条约的同一天,苏军抵达苏德分界线。越过分界线的德军先头部队,奉命撤回该线以西,苏德军队友好地会师了。在这场战争中,约23万波兰官兵被苏军俘虏,并押送苏联内地;而苏军只死亡737人,伤1862人。华沙的守军于9月28日向德军投降,波军残部的零星抵抗一直坚持到10月初。

在签订边界条约的同一天,苏德政府还发表了联合声明,宣称:由于波兰国家的灭亡,“从而为东欧的持久和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声明号召英、法停止对德战争,否则,“苏联政府和德国政府将共同协商采取必要的措施”。

边界划定后,苏联政府即把占领区划分为西乌克兰和西白俄罗斯两大行政区,并建立了相应的临时行政机构,南方以利沃夫,北方以比亚威斯托克为行政中心。临时行政机构的成员由当地拥护苏联的居民、红军军官组成。城市成立了工人纠察队,农村成立了村苏维埃和保卫委员会。10月22日,在利沃夫产生了西乌克兰人民会议,在比亚威斯托克出现了西白俄罗斯人民会议。10月27日,西乌克兰人民会议发表《关于建立乌克兰国家政权的宣言》,同时要求加入苏联。10月29日,西白俄罗斯人民会议也发表了类似的宣言。苏联最高苏维埃第五次特别会议于11月1—2日通过法令,批准西乌克兰加入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西白俄罗斯加入白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就是在这次最高苏维埃会议上,苏联人民委员会主席兼外交人民委员莫洛托夫,发表了苏联关于对外政策的长篇演说,其中包括侵略者和被侵略者相互换位的错误言论。提到波兰时,他俨然以征服者的口吻说道:“波兰统治阶级曾大言不惭地宣称,他们的国家如何‘巩固’,他们的军队如何‘强大’。然而,首先由德军,随之由红军,给了波兰一个迅速的打击,于是凡尔赛条约的这个怪胎便荡然无存”。

东、西部边界环境改善后,苏联政府开始把保障安全的重点转移到西北部。列宁格勒是苏联人口最多的第二大城市,工业和文化的中心,十月革命的摇篮。这里距苏芬边界仅32公里;该地最大的军港克隆斯达距苏芬边界仅10余公里,均处在远射程大炮的火力杀伤范围之内。苏联政府担心,英法德等国会像1918、1919年那样以芬兰为跳板,对苏联构成威胁,担心“芬兰会成为开启列宁格勒的钥匙,而彼得格勒又会成为开启莫斯科的钥匙”。为确保这一地区的安全,早在1938年4月,苏联政府就非正式地建议与芬兰政府签订互助条约。但是,鉴于国际形势的日趋紧张、战争威胁愈益严重的现实情况,芬兰的对外政策开始向“联络斯堪的维亚半岛各国以自保”转变。1938午,芬兰参加了奥斯陆中立集团,声明不承担国际联盟第十六条的制裁义务;1939年4月,在芬兰首都赫尔辛基召开的北欧外交会议上,芬兰政府明确宣布奉行局外中立政策,缔结互助条约将“意味着损害芬兰的自决权”,因而拒绝了苏联的建议。

---------------

2.不甘寂寞的苏联(3)

---------------

1939年3月,苏联政府提出:把芬兰湾内的苏尔岛(即戈格兰岛)、拉凡岛、塞伊斯卡里岛(即塞斯卡尔岛)和季乌林岛租借给苏联,以建立军事基地,保障列宁格勒及苏联西北部的安全。3月8日,芬兰政府指出,这些岛屿对于维护芬兰安全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而且租借一事也有违芬兰奉行的中立政策,因此表示“不能考虑租借芬兰岛屿的建议”。苏联外交人民委员李维诺夫希望“这不是芬兰政府的最后答复,仍希望芬兰政府将重新考虑它对苏联建议的态度”。同时,他还表示,愿以二倍于上述岛屿面积的苏维埃卡累利阿的领土相交换。1939年4月,芬兰再次拒绝了苏联的建议,谈判中断。

1939年9月1日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苏联对芬兰有可能成为入侵苏联的桥头堡的担忧更加强烈,解决西北边界安全的心情也更加迫切。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