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1939年3月,115师主力在罗荣桓率领下进入山东。4月,日军出动8000余人,向泰肥山区进攻。由于日军提前构成合围圈,除山东纵队的第6支队顺利转移外,其余部队及地方党政机关共3000余人,在陆房地区被包围。11日拂晓,日军在猛烈炮火支援下,全线向陆房发起围攻。八路军115师等部英勇顽强地打退日军一次又一次的进攻。日军一批批嚎叫着冲上来,被战士们一排排手榴弹炸得惨叫着滚下去。经过一天的激战,日军进攻毫无进展,于黄昏撤至山下整顿兵力,准备次日再次进攻。115师抓住日军收缩兵力,怯于夜战的弱点,派小部队对敌实施袭扰迷惑,主力于当夜22时逐渐收拢,沿沟渠小路突出包围。此时,日军仍按他们拂晓进攻的原定计划,以猛烈炮火向陆房进行长时间的轰击,掩护步兵向原阵地进攻。日军冲进陆房以后,却不见八路军的一个人影,不得不垂头丧气地收拾起1300余具尸体狼狈撤退。
8月间,八路军115师一个营在鲁西古梁山地区伏击日军一个大队,全歼了这个大队600余人。
自115师入鲁后,与山东纵队一起,经过了不断的反“扫荡”作战后,又开辟了大片根据地,到1939年底,山东已有70多个县建立了抗日根据地。山东的八路军人数,也比1938年秋扩大了两倍。
日军在华北“扫荡”的同时,又增兵华中,对新四军进行“扫荡”。日军为了确保沪、宁、杭地区的安定,在江南交通要道上大修工事、据点,形成所谓“梅花桩”式堡垒,企图封锁和消灭新四军。
为了执行中央关于“向南巩固,向东作战,向北发展”战略任务,新四军在大江南北广泛地开展了游击战争。1939年1月至2月,新四军先后进行了奔袭芜湖机场外围之官徒门据点、奇袭天王寺以南的东湾据点、夜袭丹阳、金坛、溧阳交界处的延陵等有名的战斗。
日军阿部规秀中将坐立不安,出屋观察情况,当即被第1军分区炮兵连准确命中,当日即毙命。8日晨,被围日军在5架飞机掩护下,向司各庄方向突围。晋冀察军区主力立即追击、堵截,又歼其一部。这次战斗,共歼日军900余名,缴获大批军用物资。阿部规秀中将之死,引起日军一片悲鸣。日本国内《朝日新闻》开辟追悼专栏称:“中将指挥官阵亡,皇军成立以来从来未曾有过。”
26日,八路军主力转出外线,日军占领了阜平。八路军在外线袭击日军据点,破坏日军交通,迫使日军无法在根据地立足,只得从12月1日起向外撤退。到8日,历时43天的反“扫荡”结束了。这次冬季反“扫荡”,战斗108次,歼敌4000余人。
日军对晋冀鲁豫根据地“扫荡”的规模也很大。1938年12月,刘伯承、邓小平率八路军第129师第386旅进入平汉线东冀南平原地区,在香城固、邢家湾、苗儿寨等战斗中,毙伤日伪3000余人,粉碎了日军的“扫荡”。后来,日军“扫荡”重点转入太行地区。刘伯承、邓小平即率129师主力返回太行,留副师长徐向前继续指挥冀东地区的对敌斗争。
129师主力回到太行山区不久,即逢日军对晋东南地区展开的大规模的“扫荡”。1939年7月至9月,日军集中6个师团13万兵力,分别从同蒲、正太、平汉、道清等铁路沿线展开向根据地进攻,占领了二十几个县城,将晋东南根据地分割为太行和太岳两区。
我军为了打破日军的分割、封锁,分遣主力一部与地方武装和游击队相结合,在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援下,向日军交通线展开突袭,重点是白晋路和邯长路。从8月上旬到12月初,进行大小战斗200余次,毙伤俘日、伪军2800余人,收复了半数被占的县城。
4月底,新四军执行中央“向东发展,直逼上海”的指示,由1支队6团组成东进纵队,在叶飞率领下,进入江阴、无锡、常熟、太仓、苏州,直到上海近郊虹桥机场。守卫虹桥机场的日军以为这里是上海近郊,毫无戒备。东进纵队的战士,摸进机场,俘虏了伪警察和办事人员,占领了机场,并烧毁机场上的4架飞机。
1940年6月,日军继春季“扫荡”之后,又调集了25000余人,以连续的“分进合击”对晋西北抗日根据地进行大规模“扫荡”。日军企图以重兵一举摧毁抗日根据地,歼灭或驱逐八路军第120师等部,以切断晋西北通往陕甘宁边区的重要通路。120师采取分散的游击战,在58天中,与日军进行了251次战斗,歼灭日军4500余人,给进犯之敌以沉重打击。
---------------
11.相煎何太急(3)
---------------
武汉失守后,山东在敌后抗战中的战略地位更加重要,它成为联系华北与华中、八路军与新四军两大战略区域和战略部队的枢纽。1938年11月25日,毛泽东指示八路军前总,命令115师师部率第343旅2个团全部迅速进军山东,发展山东的抗日游击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