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10月上旬,身材高挑、相貌堂堂的美国驻阿尔及尔总领事罗伯特·墨菲来到伦敦,口若悬河地向艾森豪威尔介绍说,他已在阿尔及尔建立了几个抵抗组织,把北非法军司令部参谋长马斯特将军争取到盟军一边。
罗斯福坚信,由美军打头,有可能不会遭法军的抵抗。
若英国人掺和进来,“必将引起非洲所有法军的全力抵抗”。
因此,登陆部队大部由美军组成,英军主要负责海上运输,派少数人参加登陆。
丘吉尔曾提议让英军穿上美军制服,但罗斯福为保持美军的“纯正”,拒绝了这个要求。
美驻英国的18万人组成第2军,由弗雷登德尔少将任军长,在奥兰登陆。
丘吉尔忙赔笑脸,背地里三番五次向国内发电急催。
回国后他亲自参与此事,与罗斯福反复磋商。
一时间,大西洋上空电波如梭,终于在9月15日商定了在摩洛哥的卡萨布兰卡、阿尔及利亚的奥兰和阿尔及尔三点登陆的计划。
罗斯福最后用一个著名的一字电文结束了这场“跨越大西洋的作文比赛”——“妙”!各方皆大欢喜。
艾森豪威尔着手编组部队。
另一支美军24万人组成西部特遣队,直接从本土开来,由后来名扬四海的巴顿少将指挥。
第三支部队由美、英军各9000人组成,编为东部特遣队,由美军赖德少将指挥。
登陆日期定在11月8日。
美国军政首脑在策划这次行动时始终有一个强烈的信念,希望利用自己与维希政府的“亲善”关系,打一场兵不血刃的战争。
于是,在军事准备热火朝天进行的同时,一场权势与金钱的交易也紧锣密鼓地在幕后进行。
在选配力量时,罗斯福又煞费一番苦心。
自法国战败后,美国与维希法国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外交关系。
英国却支持维希政府的死对头戴高乐的自由法国,曾在1940年7月在奥兰和米尔斯比尔斯炮击法国舰队。
后来又送戴高乐的部队企图控制达喀尔和叙利亚,变成维希的冤家。
而美国人却对戴高乐没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