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在大西洋的另一端,罗斯福于1月9日离开华盛顿。
---------------
蒙哥马利在阿拉曼大败隆美尔、艾森豪威尔一路杀向突尼斯时,丘吉尔踌躇满志,欲为盟军制定今后的战略方针,要求同美国总统罗斯福会晤,共商大计。
罗斯福觉得应把斯大林叫上,免得让人有盟国不团结之感。
但此时苏军正把德国重兵围于斯大林格勒城下,斯大林军务在身,婉言谢绝了。
罗斯福、丘吉尔二人颇感失望,随即商议会晤地点。
盟军登陆北非,法军与他们合作;同时还横刀立马,拦截落荒西逃的隆美尔。
希特勒此时正被斯大林格勒大血战弄得七窍生烟,听到此讯,暴跳如雷,一气之下令德军占领法国南部维希政府的地盘,灭掉了这个傀儡,并派兵直奔土伦港,抢夺法国舰队。
法国海军料到这一手,早已在舰内装满炸药。
见德军杀来,便起爆炸药,把整个舰队自沉于土伦港。
希特勒同时还下令德军从西西里岛火速抢占突尼斯。
罗斯福说由于美国总统不能远离美国,也不能去英国,但可以去有美军驻扎的地区,如冰岛和北非。
冰岛此时正逢隆冬,冰天雪地,终日雾气腾腾,飞行危险。
两人自然选择了四季如春的法属摩洛哥最大的城市——卡萨布兰卡。
为了安全,这次会议严格保密。
1943年1月12日晚,丘吉尔登上一架美制C—46型运输机,离开伦敦,穿过大西洋漆黑的夜空,飞向卡萨布兰卡。
一时间,整个北非、法国都陷入纷乱的战火中。
这正是“火炬”成功的标志。
丘吉尔、罗斯福见“火炬”熊熊燃起,北非敌军即将全部被歼,心花怒放,决定再次会晤,商讨打败德意日的大计。
---------------
7.大西洋海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