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
国民党军纷纷西撤。
中共领导的苏南敌后抗日军民经过艰苦斗争,不仅坚守住了原有地区,而且开辟了郎(溪)广(德)和长兴外围地区。
为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关于向东南敌后发展,控制苏浙皖边,发展浙江沿海地区,为尔后收复南京、上海、杭州等各大城市创造条件的战略任务,新四军第1师3个团及地方干部300多人,在师长兼政委粟裕率领下,于12月27日,由苏中渡江南下,向浙江进军。
到1945年1月初,在浙江省长兴县与新四军第16旅会师。
随即成立了苏浙军区,粟裕为司令员,谭震林为政治委员,统一指挥江南和浙东部队。
我军渡江后,于2月26日在大田坂歼灭追击我军的日军300多人、伪军200多人,尔后挺进大幕山区。
南下的部队在鄂南稍事休整后,把随同行动的新四军部队留在当地坚持斗争,南下支队继续南进,于3月26日占领平江,建立了平江县抗日民主政府。
根据斗争形势的需要,南下支队正式改名为湖南人民抗日救国军,旋即转战鄂南、湘北,在湖北、湖南和江西三省交界地区,开辟了东西150公里、南北100公里,拥有200多万人口和13个县政权的湘鄂赣抗日根据地。
后来由于形势发生根本变化,向湘粤边进军的南下支队虽然未能实现创建五岭根据地的战略企图,但却增强了我军在中原的力量,领导和推动了粤汉铁路沿线人民的抗日斗争。
1944年下半年和1945年初,新四军第1师主力南下苏浙皖边区,以扩大根据地。
同时,将部队整编为3个纵队,并确定了进军部署:第1纵队进至安吉、递铺以东,余杭以北,开辟莫干山及杭(州)嘉(兴)湖(州)地区;第3纵队进至广德、泗安地区,配合第1纵队行动;第2纵队巩固四明、会稽山区,并逐步向西发展,策应主力南进。
2、3月间,苏浙军区部队多次粉碎日伪军的进攻,并连续取得第一、第二次天目山反顽作战的胜利,控制了苏浙皖边的长兴、广德、临安、余杭之间10个县的广大地区,解放了100多万人口。
东南沿海在战略反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1944年9月9日,日军第13集团军攻占温州,并相继占领福州,控制了闽、浙沿海地区,以防止美军在这个方向登陆,并确保京沪杭三角地带。
---------------
22.中国战区(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