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5
李岩说:“大家就在这里把隐藏的帽子枝条插好,不要到隐身的地方采摘灌木青草。”
他对李怀祯说:“派几百人守战马。另派几十个人,藏在前面,遇到老百姓来了,就带到沟里面藏好,不要使老百姓造成不必要的死伤。”
接着,他们又步行几里,到埋伏的地点,埋伏起来。木鸟铳安排在前后两边。
李岩站起来一看,沟里根本看不到人,安安静静地。毕竟演习过,检查过了。现在是实战,谁也不敢拿生命开玩笑,比演习做得更好。
埋伏后等的时间并不长,就见从沟东边出现了人的影子。一百多人的先头部队,骑着马不快不慢地过来了。已经走了几里的山沟,都没有发现情况,后面的马车队伍来了,骑兵就在马车旁边走着。
个人的利益完全可以与民族的利益结合起来,达到个人利益和民族利益都最大化。
古代的文人都是习文又习武,是什么时候,文人变得“肩不能担手不能提”?文人变得没有动手能力?
是不是“文字狱”堵塞了聪明的人民,变得不敢思考,不敢创新。
李岩的战马跟着其他战马在一起前进,李岩的思想在漫无边际地思考。
东方的天际,渐渐明亮起来,随着部队向下行走,太行山的身影在身后逐渐高大起来。逐步向下走,时不时出现一些低矮的小丘,再向东,就是平原了。
李岩见前面的队伍快要出埋伏圈,后面的队伍也进了埋伏圈,大喊了一声:“射击!”
士兵们见清军慢慢地行进,心里早就痒痒地在等射击的命令,见命令一下,就对着自己最近的敌人射击。
一万人对付二千人,第一轮,就有敌人就有一千多人落马。
只见一个清军的军官用手指着向西的方向在大喊,这是女真人是肯定的了,因为听不懂他在喊什么。估计是命令清军向前冲,不远处就出山沟了。
他大声的叫喊,引来无数的箭矢,他马上就滚落到马下。
前面传来预定的设伏地点已经到了的消息。李岩纵身赶马向前面奔去,侍卫们也连忙跟上。赶到前面,李岩看两面各是一个低矮的山丘,中间,夹着有一百多米宽的山沟,道路就从山沟里面走过。他掏出望远镜看前面,山沟大约有四五里长。正是打埋伏的好地方。
李岩对李怀祯说:“你去看一看,靠北的山后面,可不可以拴马。每一个人带了两匹战马,一万多人,二万多匹战马,需要的位置比人还要大。
一会李怀祯骑马来了,说:“山后的山沟比较宽阔,有很多青草,也有树木可以栓马。”
李岩说:“走,把战马赶到沟里拴好,我们尽快吃饭。”
他们的战马通过一条沟,埋伏到北面的山后面去了。战士们都挑选青草多的地方拴马。马栓好了。部队马上就开始吃干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