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69
光从抽象的文字叙述上,我们可能无法具体感受到秦国的战果。只有翻开地图,我们才会意识到秦国的战果究竟有多辉煌。秦国得到了阏与、阳,便完全控制了邯郸西边的漳水流域。得到了河间六城,则河间各城也全部归秦所有。得到了和安阳,则秦之兵锋,距邯郸已仅百余里。经此一战,赵国的西面、南面、东面出路都已被秦封锁,可以说,赵国从此丧失了主动进攻的能力,只能处于被动防守的境地。
嬴政神色凝重地点点头,心中却乐开了花。不出预料,燕国使者果然求救来了。燕国寡人是要救的,至于怎么救,那可由不得你燕国了。
嬴政和李斯的谋划便是:当年,孙膑围魏救赵。如今,秦则攻赵而救燕。
使者听闻此计,长叹道,秦欺燕也。秦因救燕之名,行攻赵之实。赵既灭,燕何能存?吾辱使命,无颜归也。乃拔剑自杀,竟不返燕。
秦军得了理由,于是大举攻赵。桓与杨端和军,从东郡出。王翦军,从上党出。两面夹击,军情危急,赵王偃急召庞回师。
当年,赵王偃即位之初,使乐乘代廉颇为将,廉颇竟视王命为无物,公然攻打乐乘,乐乘败走,廉颇也逃亡入魏。如今,庞自恃名将,骄纵一如廉颇,又兼大军深入燕境,燕军羸弱,不能抵抗,燕国似乎旦夕可下。灭国之功,对任何一个将领而言,都是一种终极诱惑。于是,庞违抗王命,拒不回师,攻燕更急。他也知道,身后的赵国正在经受秦军的攻击,不过,他愿意赌上一把,看谁的攻击速度更快。
那时占卦分两种。一为凿龟,二为数。凿龟,即钻烧龟甲,根据龟甲所出现的裂纹来推断吉凶;数,即用五十根蓍草茎作工具,根据《周易》规定的占筮方法组成卦象,再以卦象去推断吉凶。
先用凿龟之法,兆曰,伐燕大吉。不放心,又用数之法验算了一遍,结果还是大吉之兆。
赵王偃以手抚胸,感谢上帝。姚贾以手抚胸,metoo。
见天意如此,大臣们也无话可说。而老天爷的承诺,比秦国的承诺更能壮胆。赵王偃于是以庞为大将,尽举全国精锐之师,攻打燕国。其目标也是雄心万丈,不是夺取几座城池而已,他竟是要吞并燕国!
弃合纵而伐燕,这便是赵王偃继驱逐姚贾之后,犯下的第二个致命错误。
庞这边,的确是一路势如破竹,然而,秦军那边的进展,却也一点都不慢。
当庞攻下燕国勺梁时,王翦军攻下了赵国的阏与、阳。
当庞攻克燕国的时,桓与杨端和军攻取了赵国河间六城。
当庞攻克燕国的阳城时,桓军又攻取了赵的和安阳两城。
如此一来,庞不敢再赌下去了,急忙回师南援,然而为时已晚。在秦军的顽强抵抗下,庞收复失地的悲壮努力,只能以失败告终。
燕王得到赵国即将来犯的情报,也无可奈何,只得派使者前往游说秦王。使者途径赵国,遭到赵王偃扣留。使者道:“秦、赵为一,而天下服矣。今臣使秦,而赵系之,是秦、赵有郄。秦、赵有郄,天下必不服,而燕不受命矣。且臣之使秦,无妨赵之伐燕也。”
使者的话,简直是在没话找话,毫无说服力。幸好赵王偃壮志满满,提前表现出了胜利者的风度,心想,刚被抓获的犯人也有权力打一通电话呢,于是释放使者。
使者至咸阳,见秦王嬴政,道:“燕王窃闻秦并赵,燕王使使者贺千金。”
嬴政假意惊诧道:“夫燕无道,吾使赵有之,子何贺?”
使者答道:“臣闻全赵之时,南邻为秦,北下曲阳为燕,赵广三百里,而与秦相距五十余年矣,所以不能反胜秦者,国小而地无所取。今王使赵北并燕,燕、赵同力,必不复受于秦矣。臣窃为王患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