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永乐大帝 > 分节阅读 11

分节阅读 11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朱棣默默叹口气,继续前行。

不知不觉,一行人已经来到了鸡笼山脚下。烈士陵园并没有完工,但核心工程只是修缮功臣庙而已,仅就修缮工程而言却也大体完工了。

朱棣遥望着功臣庙,然后下马。这一次,朱棣倒不是想表达什么尊崇之情,真正的原因在于:功臣庙建在山上,路虽然不陡峭,但那一级一级蜿蜒而上的台阶毕竟不适合骑马。

众人随着朱棣走进功臣庙。

一应祭物自然由太监们置备摆放。因为是临时起意,所以朱棣并没有准备祭文,直到站到庙里的这一刻他才想起:既然来一趟,不管是大张旗鼓还是微服出巡,礼数还是要尽到的。

没发现异常的同学立即向朱棣询问他的判断依据。

“这还不简单?你们看碑文。在古代,不但碑文,连一般的书面文字也从不加标点,由读者自行断句,谓之句读。然而此碑文却是断了句的,碑文中每一句话后面都加上了断句的圆圈。我为什么判断时间为清朝中期之后呢?因为墓碑上的标点符合非常单一,只有句号没有逗号,而民国时期标点符号已经被推广了。所以说,这个后人重建的徐达墓应该是清朝中期之后,民国之前。”

“啪啪啪”的鼓掌声之后,临时导游笑着说道:“你的观察力很厉害,不过呢,却缺乏想象力。事实上专家考证过,这座徐达墓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座明代功臣墓,也就是说,它并不是后人重建的。”

“碑文上的符号确实是一个难解之谜。有一种猜测是:其原因可能是碑文由大臣代笔,怕文化水平低的朱元璋读不大通,特意加了圆圈形的标点断句。后来交付雕凿,工匠害怕获罪,只好连标点一并刻上。当然,也有持反对意见的人认为碑文其实是朱元璋亲自所写。但不管怎么说,这座徐达墓确实是货真价实的明朝建筑。”

本想露个脸,谁知道却落了个缺乏想象力的评价,朱棣自然对此耿耿于怀。现在穿越到了明朝,朱棣当然要亲眼见见当年让他掉了面子的徐达墓到底是怎么回事――朱棣很希望那些专家在考证中犯了错误,然而可惜的是,他现在亲眼所见碑文上确实有那些断句用的圆圈。

绞尽脑汁地想了一会儿,朱棣遗憾地得出一个结论:自己并没有七步成诗文的本事。想到站在这里发呆也不是个事儿,所以,朱棣大有深意地瞅了一眼李至刚。

庙中别的人都疑惑地看着朱棣,完全不知道他一直站在那里发愣是怎么一回事。

疑惑之余,朱棣下意识地向李至刚提出疑问。

李至刚在洪武二十一年才举明经,而徐达在洪武十七年就病死了,因此多半不会知道其中的缘故。朱棣之所以仍然要询问,主要是因为李至刚对洪武年间的掌故秘闻颇为了解,因此想试试看。

可惜,仍然没能得出满意的答案。

沉吟片刻,朱棣说道:“将来烈士陵园将向百姓开放,让他们去那里参拜为国牺牲的英烈。熟读四书五经的文人自然看得懂碑文,但对于只是略识文字的人来说,想要读懂碑文就有些困难。所以,以后凡是烈士陵园的碑文,均需标出标点符号,方便平民百姓阅读,进而知晓先烈的事迹。”

李至刚愣了愣,随即满口答应。朱棣的理由合情合理,即便是食古不化的酸儒,也未必会对此强烈反对。而李至刚既然有着“诞而附势”的性格,自然更不会对朱棣的想法提出反对意见。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