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永乐大帝 > 分节阅读 51

分节阅读 51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若是今日之前,朱高炽或许会犹豫应该什么时候去内阁看奏折:马上就去,皇上会不会担心太子太热衷权力?故意拖延时间,皇上会不会认为威信受损因而生气?总之左右为难就是了。

可是现在朱高炽却不会陷入这种烦恼了,因为,他已经深信朱棣是个心地善良的父亲,而且自己的太子地位稳若泰山。

没等通报,朱高炽便直接进了文渊阁。

文渊阁里此刻除了解缙之外,黄淮、金幼孜、黄俨、杨士奇、杨荣、胡俨都在。理论上,这些人只需要当值时才应该待在文渊阁,然而这些新近提拔的学士们为了表现自己,总是一有时间就待在文渊阁。至于说解缙,则是因为皇上在十月时下令以侍读学士解缙为总裁重修《太祖实录》。这段时间解缙基本上都在编辑《太祖实录》,几乎抽不出时间到文渊阁办公。

其实一开始朱棣并没打算篡改历史记录,因为他知道,后世的历史学家根本不相信永乐皇帝重修的《太祖实录》。可是后来想想,俗话说宁被人知,莫被人见,更何况一代名君唐太宗也免不了对玄武门之变遮遮掩掩,他干脆也随大流算了。于是,《太祖实录》的修订工作便仍然如期展开。

“朕也知道,将那些匠人及家属终生禁锢在岛上,特别是匠人在岛上生的后代从出生到老死全部的天地只是那么一个小岛,说起来确实很残忍。不过你想过没有?若你一念之仁给予岛上匠人活动的自由,因此导致黑火药最佳配方比例以及湿制法泄露,那么大明帝国的军队与敌军作战时死伤人数会增加多少?朕其实也很欣赏你那仁厚的性格,但你要切记,身为一国之君时,眼光要放长远,万万不可为小仁小慈所惑。”

听朱棣这么一说,朱高炽立时感觉冷汗直冒,于是再次叩头请罪。

“儿臣错了,请父皇重重责罚!”

朱棣摆摆手,娓娓说道:“你还年青,有些地方思虑不周也是正常的。朕今天早上说过,你也该提前学习一下治理国家的技巧了。这样吧,将来内阁呈上来的折子你先看,看完后写上批示。朕若觉得你的决策正确就直接盖印,若觉得不妥就追加批示,如何?”

见朱高炽强压着兴奋尽量以平静的声音回答“遵旨”,朱棣不禁一乐。

文渊阁里的六人见太子进来,都不免有些吃惊。这个时候内阁还不象明朝中后期那样拥有“中央枢纽”的崇高地位,但这里毕竟属于机密要地,无关人等是不应该进来的。然而文渊阁里的学士们都不是轻浮之辈,因此均不动声色地向太子行礼。

朱高炽不知道朱棣把他当成了苦力,所以对能够接触帝国的核心事务感到兴奋不已。当然,在这些人面前朱高炽还不至于因为兴奋而失态的。

朱高炽微微一笑。

历史上永乐皇帝几次远征漠北都是太子朱高炽监国。朱高炽当上皇帝的时间只有一年,而后世人之所以会强调“仁宣”之治,是因为朱高炽在监国之时就已经行使了皇帝的权力。如今提前让朱高炽参与管理国家政事,自然是因为朱高炽在这方面能力确实足够。另一方面,朱棣还可以趁机偷偷懒――说实话,比如说官员的升降调迁,比如某地是否应该修堤治水,比如是否应该对某地赈灾,这些其实都只是单调的事务性工作。如果不是因为皇帝这份工作具有独裁性质,朱棣情愿给官员们更多的自主性。如今好了,有朱高炽顶着,朱棣便可以从繁忙的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了。

想到这里,朱棣笑眯眯地一点头。

“若精神撑得住,炽儿现在就去文渊阁看看奏折,熟悉一下。你跪安吧……”

第十六章太子入阁(上)

朱高炽既肥胖又有腿疾,可是跪辞出来后,负责搀扶太子的贴身宦官却几乎感觉不到朱高炽的重量――可谓春风得意马蹄疾是也。null$3z中文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