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59
当然,尽管生长于皇宫内院的太子和太孙对外界情况并不了解,因此对民间的日常生活很感兴趣,可是如果天天讲这些,任谁也会听腻。所以,马只是将民间日常琐事作为书帽子,正式的“说话”节目却是另外的题目。现阶段,马一共有三个“说话”主题:一是《吕宋建国记》,二是《东北拓荒传》,三是《御史柯南破案传奇》。
《吕宋建国记》和《东北拓荒传》其实内容差不多,真正的区别仅仅在于前者的主角是宗室和官员,地点是海外;而后者的主角是平民,故事发生地点在东北。至于说《御吏柯南破案传奇》,主角和福尔摩斯一样是个虚幻的人物,而故事内容则是民间传说再加上近阶段反贪风暴的成果。
获得了“说话”的任务后,马口齿伶俐的特长更是得到了充分的发挥。马如今说评书的水平已经很高了,还没有开口,哀伤、欢乐的感情就先表现出来了,听众们的注意力自然而然地被吸引,听故事的时候特别投入。而且,他的口技也是一绝,什么风声雨声、鸟鸣兽吼,真是学什么象什么。
想想,另一个历史空间里马捅出了那么大的篓子,但明成祖也没把他怎么样,可见其受宠之深。现在呢,尽管对马有着很深的成见,但朱也不得不承认:仅就“说话”表演而言,马的水平确实已经炉火纯青了。将来东厂惹得天怒人怨,大家肯定会把矛头指向东厂的提督。那时再将马为某个官员殉葬,皇后、太子、太孙肯定会非常舍不得。不过这样也好,依照规定将马处死,朱高炽和朱瞻基便能够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只要后世的皇帝认真执行这项规定,那么将来太监拥有再大的权力,也只能夹着尾巴作人。
……
“说话”节目暂时中断后,朱棣突然想起一件事,不由陷入了沉思。
同为《明史》上记载了名字的太监,郑和这个名字流芳百世了,马却属于遗臭万年的角色。
永乐十五年(1417),内官马到交趾采办,大索境内珍宝,弄得“人情骚动”。第二年正月甲寅,交址黎利反。黎利造反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他九岁的女儿被马携归明廷以充宫婢然后病死在内地肯定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永乐十七年(1419)八月,中官马激交址安土知府潘僚反。
永乐二十二年(1424)十月,内官马伪传旨谕翰林院出敕,再次往交趾闸办金银珠香。明成祖得知后,怒曰:“朕安得有此言,卿等不闻渠前在交趾荼毒生民乎?交趾自此人归,人方如解倒悬,今又可遣耶?”
正想着将来处死马的事情,却见马神气活现地从宫殿外面走了进来,于是“说话”节目继续。
朱棣正准备静下心来听故事,却听见一旁的皇后悄悄问道:“皇上,你对安成公主和常宁公主的婚事到底是怎么想的
可以说交趾的独立,马“功”不可没。
这个家伙显然死有余辜,然而朱棣并没有提前杀掉马,而是将之任命为东厂提督。因为朱知道,东厂这种机构将来必然会惹得儒生们极度反感,而景秀的策论通过后,东厂提督大约会成为这个政策的第一个祭品――反正马迟早是要被杀掉的,那么让他的死亡变得有意义岂不是更好?
要说呢,马一而再、再而三地惹出那么大的麻烦却没有被明成祖杀掉,其原因也很简单:这个家伙确实很会讨人欢心。
马此人办事精干,口齿伶俐。真正的评书所说演的内容多为历史朝代更迭及英雄征战和侠义
但朱棣却命令马表演“说话”必须围绕东厂的调查T7)开,其本意是为了让长着深宫的太子、太孙更了解民间的疾苦。马也没有辜负朱棣的期望,太子、太孙听马讲起民间的日常琐事时,总是听得津津有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