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永乐大帝 > 分节阅读 64

分节阅读 64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剩下的问题就是,到底是攻击那些留下来监视的鞑靼人还是直接撤走。

大多数有邑贵族们都是来浑水摸鱼捡便宜的。虽然双方并没有真正交战,但在这两天的时间里,他们对鞑靼人的骑术和射术已经有了深刻的印象。此时的鞑靼人已经远远不如两百年之前的祖先了,但这些牧民的作战技巧和农民、商人比较起来,却占据着极为明显的优势。所以,大多数有邑贵族都坚决要求直接撤退。

王度退而求其次,再三苦劝商仁应该率领这帮乌合之众先去攻击那批留下来监视的鞑靼人。但这一次,商仁却不再接受他的意见了。甚至连郑公智都以沉默来表达对王度冒险之举的反对意见。

见事不可为,王度倒也干脆,跑到广宁城下要求放下罗筐将他拉上去。离开之前,他对郑公智说:“入广宁城,则活。随他们去,则死。”

郑公智的直属邻地本来就少,如果抛下封臣们独自逃生,那么封臣们回去后肯定会闹着解除封建关系。再说,郑公智并不认为这次撤退会象王度说得那么危险,因此没有同意入城。

这人是地位仅次于商仁的三等有邑男爵郑公智带去的。一开始此人自称是郑公智的谋主,可商仁心急火燎之下根本不打算听他说话,结果他不得不报出真正的身份:原山东道监察御史王度王子中。如果仅仅是一个已经辞职的监察御史,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他所说的话商仁根本不会重视。然而当王度说出了他的经历后,商仁却被打动了。

靖难之役中燕王倒也品尝过败仗的滋味,其中最惨的莫过于东昌之役。此战之后,盛庸军声大振,建文帝亲自为之享庙告捷。而这次东昌之捷,却是王度向盛庸所谋划的。只可惜后来李景隆还朝,建文帝不仅赦其罪而不诛,反而予以重用。李景隆为忌功而谗间盛庸,王度亦因而见疏,终至事不可为。

虽然商仁之前身为一介商人,并不知道这些朝廷的辛秘,但王度不再伪装成郑公智的清客后,自有一股令人信服的气度。所以,尽管对王度之前隐藏身份的举动颇存疑窦,但商仁仍旧相信了王度的判断,因此没有下令撤军。

然而光是商仁不下令撤军并没有什么用。

这些有邑贵族不象西方的骑士那么精通武艺,但他们在纪律性方面却与西方的同行们有得一拼。在商仁的强行压制下,这支部队在广宁城下勉强又待了一天。之后,有邑贵族们纷纷强烈地表示拒绝继续待在营地里不动――要么就去攻击那些留下来监视的鞑靼人,要么就回去保卫自己的领地――当然,前者的声音要小得多。

最后王度只得留下一句话。

“若事有不偕,谨记紧随女直人首领身侧。”

对于这句话,郑公智却听进去了。因为一看就知道,女直人的战斗力比那些农民兵要强得多。若是真的遇上了战斗,自然是待在女直人首领身旁更安全。

由于农耕民族食肉相对较少,因此这

在绝大多数领主的反对之下,商仁再次动摇了。

事实上,他也确实无法坚持下去了。

因为,就连他的直属封臣也强烈表示不满。商仁的直属封臣胁迫说:领主有义务保护附庸的生活、声誉、家庭及财产等。如今鞑靼人正在朝他们的领地而去,如果商仁坚持待在这里不动,而接下来封臣们的领地如果受到了攻击,那么封臣们将联合起来提出中止附庸关系。

这个威胁直接击中了商仁的死**。

当初为了说服各种移民屯的首领们,商仁正是用这一套说辞来说服大家的,如今也算是作茧自缚。商仁拥有二十三个基本采邑领,实力自然远远超过了任何一个封臣。但如果封臣们以那个看起来还算正当的理由联合起来反叛,那么商仁就真的会吃不了兜着走了。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