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永乐大帝 > 分节阅读 88

分节阅读 88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相比之下朱棣更反对吏员升官路被堵死

从朱瞻基开始。明的皇帝就并掌握低品官员任命权了。这是客条件造成的:七以下以及不入流的官员就不说了。仅仅知县就有一千多个。开国皇帝除外。后世的皇帝都是生长于深宫内院之中。认识的人有限。若是由皇帝直接|命知县。那多半只能闭着眼睛瞎点了。所以。低品官员一般都是吏部提供名单。内阁讨论确认。然后交由皇帝盖章即可。

明太祖和明成祖由精力充沛。因此还偶尔直接任命低品官员。但数量也不多仅知县的职位就有一千多。皇帝就算认识那么多人。也不可能对他们都非常了解。

朱棣仔细回忆着。脑海里突然出现了一个人名。

第八章能员

第一百三十五章时间法则2

一旁的衙赶紧说:“回明府大人。都在签押房侍候着呢!”

“带上来!”

不多时。一群人便带了上来。林知县并不自己决定。而是向身旁的吏员咨询意见。

在一旁的吏员的指点下。先是验明了正身。然后林知县便例行公事的询问欠税人现在是否能够补足税。答案惊人的一致:不能。

这时。其中一个吏员又建议知县下令杖责那些欠税者。

知县……常州…林海!

这时。林海的资料浮现在朱棣的脑海里。

林海。字原古一般都是双字。单字极为罕见。朱棣见少识寡。只知道屈原也是单。林海是大地主的庶子。因师从法家而不屑于死读四书五经因此能考上功名好在家族在当地颇有势力。一番运作之下。好歹成了一名吏员。在地县衙任时。内事务处理快捷。深的知县的赏。称赞他干练通敏。廉介无私。明太祖为保证封建官吏的选与任用。推行三途并用之策。明成祖遵行不悖。永乐元年时。林海吏期已满九年。按例应允给赴京考职。

明初当官主要有三种途径:进士监生当官。荐举当官。吏员当官。然而到了明朝中后期。举当官和吏员当官的路基本被堵死。只剩下进士监生当官一种途径。

荐举当官的缺点是比较容易形成**。但朱棣规定了“首告无罪”制度。因此通过贿赂而获“荐举”难度大增。为了保证荐举制度有效。还可以规定被荐举者无能或犯法则荐举者连坐。当然。连坐的规定不能太苛刻汉武帝诏令郡国贡举贤才。由于选令过于苛刻。竟造成各郡未荐一人。可见。察举法规严或过宽都不|。所以朱棣准备这样规定:被荐举而为官者。未曾升官前失职。则荐举者连坐;若被荐举者升官后失职。则考察提拔者连坐。这条规定容导致被荐举者仕途艰难。但朱棣对此并不是很在乎。既要保留荐举这条路。又要尽量减少**还要保证被荐举者仕途顺|……世间哪有那么多十全十美的事?

围观群众全都屏息吸气。全神贯的盯着衙役们实施肉刑。整个场子里除了偶尔几声小孩的哭闹之外。便只剩下“噼里啪啦”的板子声和挨打者鬼哭狼嚎的喊叫声。

见林知县没能识破粮长们拖税欠税的手段。朱棣冷哼一声。

“某事宜行。却被吏员阻止;某事宜止。却听从吏员建议实施。如此无能……”

杨荣盯着朱棣。眼满是古怪的神情。

朱棣察觉有异。往杨荣望去。见杨荣不自然的将视线挪开了。心中不免有种不祥的感觉。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