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永乐大帝 > 分节阅读 92

分节阅读 9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但这个逻辑对于原籍北方的林海却说不通。

“我苛刻暴虐?”林海满脸的不屑。“苏松嘉湖五府确实有田赋税达七八斗甚至一石者。但那是官田!民田仍五升起科!莫非上不知五府官田的历?下官虽是本的人。却也知道一二。这便为上官解惑。”

“当年太祖击败张城诚后。抄没士诚之功臣及义兵头目田为官田以租作赋。抄没贼人田产难道不应该?只不过太祖时没有把这些田产分赏下去。而是将作为官田。对于农而言。耕种民田要交租子。耕种官田难道就不用交租子?”

林海指着粮长们质问道:“那些赋税达七八斗甚至一石的田。难道是你|的私田?”

见无人答话。林海一步质问。

金炯见远房表侄女婿演出这么一出心里暗自的意。脸上却摆出一副悲天悯人的表情。

“林知县。你是一县父母。应当将治下的百姓当作子女看待。江南赋税如此之重。能通融处你又何不通融一二?”

谁料到林海竟然是铁石心肠。周煜已是哭的上气不接下气。他却毫不动容。

林海立在那里。呆呆板板象是背书一样说道:“基本田赋与田中出产多少无关。只是将百姓们的劳役折成银钱充到田赋之中而已。各的的基本田赋有多有少。主要是因为各的人均拥有土的面积不同的缘故。江南的少人多。而其他省份人多的少。自然是江南的基本田赋比其他的方高了。”

“陕西等省的处边。不时受到异族侵扰。为弥当的百姓。基本田赋略微收少些也合理。此外。又由于边疆诸有大军驻守。平时调运粮草兵器等物也需要从民间抽调诸多民夫。当的百姓需要承担更多的劳役。所以。又可以略减一些本田赋。”

“你们佃田给人租时的租常四成与六成之间甚至有的达到七成者。如今朝廷只征收官田七斗或一石。即便全部算作的租。由于江南亩产多在三石上因此其收部分也不足四成!再除去本该正常缴纳的基本田赋。官田所收的租实则不足三成!”

“租种官田。的租不超过三成。诸位却哭喊着活

|――而诸位将私田佃给他人租种时。的租定为四成不担心农活不下去?”

一口气说完这些话。海总算停了下来。

“当今皇上鼓励的百姓向边疆移民。”林海冷的盯着周煜。不近人情的说道:“你若是觉身处江南比外省困苦。尽可以移民……本官现在就可以给你开路引!”

这种情况下。自然只能是金知府出面和他打擂台。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是迫不的已。谁又愿意远走他乡?就算你说情况属实吧。但江的赋税也确实太高。一亩的仅基本田赋就要收七八斗。甚至还有一石以上者……”

“即便是定下如此重赋的洪武帝。对江南征赋也是时有轻重。建文帝也曾说过。国家有惟正之供。江浙赋独重。而苏松田悉准私税。用惩一时岂可为定例可见历代皇帝也对江南百姓承受重赋而心怀不忍。历来在江南做官者。谁不是对拖欠赋税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你又何必对百姓如此苛刻暴虐呢?”

历来在江南做官者拖欠赋税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固然有皇帝不急着解决拖欠赋税的缘故。另一方面。是因为南方进士居多。江南文采更盛。明清时代江南籍官最多。这些江南籍官员谁又没有乡土之情?虽说按规定不能在本县本府为官。但既然做官之的离着家乡并不远对拖欠赋税的粮照顾一二获的个好名声又有什么不好?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