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永乐大帝 > 分节阅读 93

分节阅读 93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但这也难不住朱棣

明朝有一些土地是不用纳税的。比如说皇庄王庄其他贵族庄田京军草场等。然而实际上。这些地的租金也产生了一个与田赋相类似的情况。自明世宗即位后。除很少的例外。它们都由地方官员管理。

历史上皇庄的产生本来就是始于永乐时期。朱棣决定提前做这件事:改江南地区的官田为皇庄!反正维持皇家正常生活本来就需要一定的经费。修宫殿;供养皇宫里的妃宫女宦官;赏赐文武大臣哪一样不需要皇帝钱?不设置内库。皇帝也不会缺钱。区别只在于那样皇帝便只能把户当成自家地钱袋子――这样公私不分的危害性显然更大。与其如此。还不如现在就将两者彻底分。

苏州松江常州。江嘉兴府耕种官田地民每亩需要缴纳七八斗甚至一石的赋税。看起来很高。因此贪小爱便宜的农民容易产生抵触心理。但是将官田改为皇庄后。本田赋便和其他民田一样只需要缴纳五斗了。而多缴纳的部分。则明白白当作田租缴纳。

朱棣打算再下一道圣旨。声称隶属于皇庄并且欠着田赋的农民不再欠。而是欠田租―如此一来。无论将来朱棣允许那些农田租还是干脆免历年所欠田租。那便都不再和赋税产生任何关系别的农民也不至于因此而产生“皇帝会免历年所欠赋税”的幻想。

朱棣沉吟着说道:“杨荣。你也知道朕准备成立大明皇家银行的事。朕看可以这样办:由银行贷款给小户。帮助他们偿还历年拖欠赋税。如此一来。便不会造成小民小户了偿还历年税而砸锅卖铁倾家荡产的情况。”

“民间借款年息大多在四成以上大明皇家银行只取两成的年息而且可分十年偿还因此还债的压力也不至于压的小民小户喘不过气。”

听了这些话。杨荣心头顿时一轻。他思维灵活。以对于银行这种新生事务并不反感――或许杨荣把银行当成钱庄了也说不定。

杨荣略微默谋了一会儿。提出了一个问题。

“若银行为了获的更多地好处。不需要借贷的对象。银行利用其特殊地位而强制借贷;需借贷的对象。却因为太过贫穷而没有足够的偿还能力。因此不贷。这该怎么办?”

……当然。之前江官田所欠的赋税朱棣却并不打算认帐。因为这笔税地数额实在太大。朱棣虽说是皇帝。却也承担不起那么大一笔债务。

听到皇上想出这么个办法来。杨荣忍不住拍手称好。一大段颂扬的话不要钱似随口就说了出来。听朱“龙颜大悦”。

朱棣满怀恶趣味地想:将抄没田变为皇庄真是个好办法。

杨荣地疑虑并非无因。历史上王安石变法中。青苗法之所以失败这个现象便是其主要原。

“大明皇家银行”地特殊地位嘛…朱棣想了想。说道:朕打算让大明皇家银行逐渐,营。承包亦可。掺股亦可。总之将大明皇家银行地日常经营逐渐交给民间去做。而且。无论是初期由朕派遣专人管理还是日后由民间管理。东厂都会对其经营进行监管。这便可以减少银行的违法行为。”

银行这种新生事物。只要有利可图。民间自然会逐渐跟风。由于银行是新生事物完杜绝关于银行的各种经济犯罪然不可能。但是由东厂负责监管总会有些作用。反正在朱棣的心中。东厂的主要功能应该类似于后世美国的税务局――权力可以稍稍大一些。但绝不能象历史上的东厂那样权力那么大。

款。至于说耕种官田者……”

朱棣顿了顿。脑中出现了沙皇俄国将份田卖给农奴的联想。不过。这个办法可以满足者有其田的要求。但对于解决目前耕种官田者拖欠赋税地问题却没什么帮助。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