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06
“黄老爷,小人以前佃过您家的地……还记得不?”
“黄老爷,大家都是乡里乡亲的,发善心带携我们一把……”
好不容易才回到家乡,也没道理冲着乡亲父老们发火。所以黄观只得硬着头皮向众人询问到底有什么事。原来,这些都是佃农或是小自耕农中的非长子,都是没有土地而必须额外缴纳人头税附加税的人。虽说目前没受什么大灾,也还勉强生活得下去,可第一批移民中有喜欢炫耀的写信回家诉说移民后多么好,甚至还有发了财的衣锦还乡,便惹得家乡一些无地之人纷纷动了心思。性格果绝而又无牵无挂的便移民了,性格犹豫的,今天听说了有邑一等男爵黄观返乡,根据中国人在外地都会尽量照顾家乡人的传统,这些人便又一次动了心思。
土地对大明各个阶层的人都具有迷人的魅力。做着出将入相美梦的年青人希望能够去殖民地大显身手;土地投机者企图从中获取暴利;广
然而将黄观将黄昌伟带到友人家中进行托付时,却惊讶地发现,有邑一等男爵在家乡竟然那么吃香。当黄观提出将黄昌伟留在家乡的县学里学习时,友人毫不犹豫地答应照顾之后,却提出让黄观将他的十八岁地二儿子以及十六岁的三儿子带到吕宋去发展。
一开始黄观还以为这是一种易子而教地表现。虽然觉得吕宋的读书氛围和本土没法相提并论,但如果直接说出来,又怕友人多以为自己不愿意照顾他地二儿子和三儿子,因此黄观虽说答应了,但脸上仍然不免多少带了点踌躇。
每个人所交的朋友总归不会与自己相差太大,黄观地朋友自然也是聪明人。看出黄观的踌躇,友人却笑着解释说:拜托黄观将二子三子带到吕宋去发展,并非出于易子而教的目的,而是希望二子和三子能够在吕宋寻找自己的出路。
因为《长子继承法》的缘故,友人那本来就不算多的家产便只能交给长子继承。而二子、三子则需要自谋生路。偏偏这兄弟俩至今连个秀才都没考上,估计在仕途上发展没什么希望。如今黄观既然已经是有邑一等男爵了,在友人看来,让兄弟俩随着叔父前往吕宋闯荡一番自然也失一个选择。
听友人这么一解释,黄观便安安心心地做出了一定会照顾好两位侄子的承诺。
黄观原本以为事情到此就会结束。谁料到第二天去其他亲戚朋友家拜访时,几乎每一家都做出了类似的请求――也有几个家中幼子年纪小的没有立即请求黄观将他们的幼子带去吕宋发展,而是隐晦地暗示将来幼子长大后,若是前往吕宋投靠,那么黄观这个做叔伯的可一定要多加照顾云云。
如果只是一个两个这样寻求帮助的,黄观自然会因为自己得到了家乡人的重视而感到高兴。黄观辖下五十余个基本采邑领中,虽说已有将近四十个已经册封给陪着黄观一同被流放的九族亲戚了,但毕竟还剩着十余个直属的基本采邑领。若只是一两个后辈需要照顾,那么只要这两人有着中人之资,那么过段日子将他们册封为有邑恩骑尉也不是多大个事。可那么多家同时拜托他帮忙,黄观却觉得此事不太好办了。如果提携这家后辈却不提携那家的子侄,岂不是平白与人结怨吗?
精疲力尽的黄观晚上一肚子心思回到所借宿的友人家中,还没到门口,却发现友人门前一片灯火通明,二十几个衣着简朴的百姓待在友人门口不知在干什么。走近了,却见门房指着黄观说道:“那位便是黄老爷。”
结果门前那群人便一窝蜂地拥过来,乱哄哄地和黄观套近乎。
“黄爷,小人是从前您府上管家二表弟的邻居,从前还来过您府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