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永乐大帝 > 分节阅读 107

分节阅读 107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朱棣对儒家、孔子没什么好感,但也同样没什么恶感,因为他觉得这些东西有好处也有坏处,实在很难分辨出究竟是利大还是弊大。而之所以对那位狂生“杖之,毁其书”,则是因为朱~不愿意与全天下的读书人为敌。明代的读书人基本上都是孔孟子弟(尽管孔子、孟子如果死而复生肯定会对后世儒生的

眼见帝国即将快速扩张,相应的配套措施自然也应该跟上去。新扩张的领土尽管是采取封建采邑制度,但同时仍然保留了旧有的官制,算是一种双重领导。双重领导共有三种形式。

第一种是在少数民族人口较少、居住分散的地区,比如说北部、西北部的游牧民族,纳入军事编制的卫、所。第二种是社会经济水平发展较高、接近于汉族地区者,则实行与汉民族地区行政体制类似的机构设置,主要有土府、军民府、土州、土县、土巡检司等不同形式的机构,其长官设土知府、土同知、土通判、土知州、土知县、土巡检等。第三种是经济发展落后且远离汉人聚集的地区,设宣慰使司、宣抚司、安抚司、招讨司、长官司。

卫、所就不去说了。在朱~看来对游牧民族实施中央集权制管理实在太困难,所以朱棣也就懒得多操心。但后两种却是可以将朝廷的正式官员派过去的。比如说土知府这个官职由当地少数民族首领世袭,但可以将土同知、土通判改为由朝廷派遣官员担任。而宣慰使司、宣抚司、安抚司、招讨司、长官司之下,又有经历司经历、知事、照磨等等官职,这些官职完全可以由朝廷派遣的官员担任嘛。反正在有邑贵族制度下,原先地位高的少数民族首领仍然有着很高的地位,应该不会对于一些副职被朝廷所派的官员占据产生反感。更何况,少数民族考上了功后还可以优先担任这些公职,已经很照顾了。

除了这些职位外,在每个子爵以上的有邑贵族采邑内都会设置一个很重要的职位:教谕。

如此一来,朝廷所淘汰的冗余官员便能够得到安置,同时还增加了朝廷对边疆地区的影响力,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

除石见银矿本身的优点外,还有一个令朱棣对之产生觊觎的理由:石见银山的正式投入开采地时间是手机WAP浏览

也是说,此时日本人还没有真正发现石见银山的价值――如果强抢别人地传家宝,那自然会受到更为强烈的抵抗。但如果以强大的军事力量作为威慑,却只是抢夺不怎么值钱的东西,对方的反抗力度自然不会那么激烈。

大明宝钞如今还采取着信用本位制――这固然是二十世纪之后最为正确的选择,但对于生活在十五世纪的朱棣而言,却总是摆脱不了那种走钢丝的危险感觉。只要大力发展航海业,那么美洲的白银迟早会属于大明。但朱~实在是担心在能够利用美洲地贵金属之前大明就会遇上货币危机,因此急于寻找一个解决办法――既然石见银矿就在附近,道德感并不强烈的朱棣自然也就盯上了它。

中国人干什么都喜欢师出有名,不过这个理由朱棣却早都想好了。此时中国沿海一带已经出现较多倭寇,他们经常四处打家劫舍,杀人放火。

另一个历史时空的1年(永乐三年)日本国派遣使臣向明朝朝贡,永乐皇帝为此向日本使臣大发雷霆,责令日本处理好这件事。(手机WAP浏览说起来日本还真是幸运,永乐皇帝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积极扩张领土的皇帝,如果日本发神经惹急了永乐皇帝,那么永乐皇帝老羞成怒之下说不定也会学习蒙古那样大军渡海东征日本。可偏偏当时的日本表现得很恭顺。听说永乐皇帝为此发了脾气,日本幕府将军赶紧发兵剿灭了那些海盗,并且将其中带头的二十人押送到中国让永乐皇帝处置。永乐皇帝的面子被满足了,于是他也给足了日本幕府将军的面子,让日本人将那些人带回去自行发落。

秋七月壬戌,鄱阳民进书毁先贤……()

第四章陈天平

刚听说鄱阳民进书毁先贤的事情时,朱棣很是兴奋。这种行为与文革期间的破四旧很相似。那么,那个鄱阳民会不会是一个在文革年代进行了穿越的前辈呢?

其实朱棣并不喜欢那个疯狂的年代,顺带地也对那个年代的狂热信徒不怎么感冒。但如果那个鄱阳民确实是穿越者,好歹也算得上是他乡遇故知。

然而经过调查后,其结论却很令朱棣失望:那位鄱阳民只不过是个狂生而已,和穿越者根本扯不上任何关系。失望之余,朱~只得“杖之,毁其书”。

应当说,另一个历史时空里永乐皇帝的做法还是很给中国人涨面子地。但朱~却还觉得不够――以此为由向日本提出领土要求,借口说要在日本驻兵用以监视其海盗行为,难道不是更好吗?至于说为什么偏偏向日本索要石见银山那一块区域……嗯,巧合,纯粹巧合而已。反正提出要求时,那石见银山还根本没有显示它的真正价值呢。

话说朱~还是很谨慎地。尽管早已决定一开始并不发动日本征服战,但朱棣还是做好了最坏的打算。正因为这个缘故,朱棣才迫不急待地册封琉球汪应祖为琉球国王,只是为了赶紧在琉球建立一个军事基地。

除琉球外,朱~还打算在北海道也建立一个军事基地。这个时代北海道根本就不是日本地领土――即便是明治维新时北海道已经算是日本的领土了,但当地地土著虾夷人仍然不被看作大和人。只不过,北海道的生存环境确实比较恶劣。即便没有其他的选择,向那里移民都比较困难,有了其他的选择后,谁会愿意向犯傻?在没有足够居民的前提下,建立军事基地实在有些困难。不过,朱棣还是打算尝试一下,将来尽量把北方犯了流徒罪的罪犯都迁移到北海道去,然后在北海道的最南边建一个小小的堡垒,象征性地驻上几百个军人也就行了。

处理完了将琉球国王吸纳进大明有邑贵族体系的事之后,五月壬寅,朱棣任命丰城侯李彬镇广东,清远伯王友充总兵官,然后派遣他们率舟师巡海――虽说没有确凿的证据时同样可以指责倭寇侵犯大明,因为这种犯罪事实是双方都心知肚明,但如果能够有确凿的证据岂不是更好?

六月丁~,汰冗官。这次所谓的汰冗官并非是开除官员让他们回家为民,而是将暂时没事做的官员都集中到学习班去学习。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