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很多人已经看出,成吉思汗这次整军以及稍后下达的扩军令,其主要目的便是为日后攻金做好准备。尽管他目前掌握着草原上全体游牧人,但是对于庞大的金国而言,依旧处于弱势地位。如果要以弱胜强,就必须建立起完全支配体制,彻底发挥牧民的潜能。
第一支被扩充起来的便是守护可汗的近侧侍卫队怯薛歹与近卫亲兵怯薛军。当成吉思汗为蒙古汗时,仿王罕的制度建立了这支额定一千人的精锐之师,如今既已成为草原的共主,这个规模就显得与身份不相匹配了。因此,成吉思汗颁布召命如下:
“凭借万能的长生天之力,赖天地之赞助,方得草原统一,万民归心!今欲建怯薛亲军,特从万户、千户、百户官的子弟中简拔体貌均佳,悍勇忠诚之士充入怯薛歹,为亲信侍卫,额定千人。千户长家的子弟,每人携弟弟一名,属下平民十人;百户长家的子弟,每人携弟弟一人,属下平民五人;十户长家的子弟,每人携弟弟一人,属下平民三名充入怯薛军,额定万人。”
成吉思汗望着他劳碌的背影,心中这样想着,脸上露出了难以言喻的微笑。
“大家看看吧,如果没有这些勇猛向前的人、忠心为国的人、直言任事之人、埋头苦干之人,哪里会有我们面前如此美好的今天!他们是长生青天降下的福音书,是万能神祗送来的吉祥鸟。以我那碎铁裂铜的四狗——忽必来、者勒蔑、者别、速不台为先锋,令我那金心银胆的四骏——博儿术、木华黎、孛罗兀勒、赤老温居两侧,还有那老当益壮的主儿扯歹啊,以身殉国的忽亦来啊,以他们统御之兀鲁兀惕、忙忽惕二族列阵前(2),往我欲攻略之地,则其所到之处石为之碎,所犯之地岩为其破,让高山垂首,令流水断绝!有这样勇敢的人民归附于我,共安乐,同患难,在一切危险之中忠诚不渝,我愿意称他们为青蒙古人(3),我愿意将他们提高到天下万民之上!”(4)
“诺!长生青天,佑我蒙古。青蒙古之名定当万世流传!”
台下群情激昂,从此,所有的草原牧民们,无论之前是来自哪一民族,今日都有了一个共同的称号——青蒙古人。没有人再会因本族战败而被迫低头俯首,也没有人再会以征服者之姿而趾高气扬。二百万牧民的心紧紧帖靠在一起,永远不会分离!
这无疑是成吉思汗一生之中最为真情流露的时刻!在纪元1206年的明媚春光之中,在如母亲般哺育过他的斡难河源上,在如父亲般保护照拂过他的不儿罕神山脚下,在后世诗人与歌者竞相传诵的芳草绿树之间,在万民同庆、定鼎立国之际,以其发自肺腑的激昂声音倾诉着对那些艰险与困苦并存、烈火共铁血飞扬的难忘岁月,用不吝辞藻的赞誉褒奖和慷慨大方的赏赐封赠来酬谢那些功名卓著的股肱之臣,开国元勋。同时,他也将青蒙古之名灌注于众人的灵魂深处,使这个新帝国从军事上的统一转入了精神上的统一。
※※※※※※※※※
当所有异姓家臣都恩赏完毕后,整个大忽勒里台也在高潮中接近了尾声。关于亲族们,成吉思汗不打算在大会上对他们进行大张旗鼓的褒奖。他认为,自已的儿子都还幼小,如果此时的家族中出现了无论在声望还是权限上都足以压制他们的实力人物,那将是一件非常不利的事情。毕竟日后兵凶战危,自己又怎敢保证不会身遭不测呢?而那些权威胜过嫡系继承者的亲族,又有谁能保证不会对空出来的汗位心存觊觎而挑起叛旗呢?野心这种东西是会随着时间推移而逐渐滋长的。至于那些与自己以恩义为纽带的异姓大臣们则不致有此非分之念。当然,成吉思汗不会刻薄这亲族的,必要的赏赐还是会给予他们的,但是决不能使他们的权威超过外姓家臣团,只有于两者之间寻求一种平衡才能使自己的帝国始终保有团结、忠诚,而不至发生分裂与背叛。基于以上的考量,成吉思汗直到大会结束也没发表任何一道对自己亲族的恩赏令,他决定将这些事情留待异日进行私下解决。
※※※※※※※※※
欢乐的时日总是短暂的,然而那份感动却会长久得留存在心间。当来自草原各地的观礼者怀着依依不舍的心情渐渐散去后,成吉思汗开始着手于对新帝国内部各项事务的整顿与建设。散会后的翌日上午,成吉思汗将十夫长以上的各级军官统一集合起来,郑重宣布了关于他们所应有的权限和应尽的义务。难以想象的是,似这样一位目不识丁的文盲,却能以极为严谨的辞令将相当繁复的军规律法解释得条理分明,近乎无懈可击。虽然这些文字性较强的东西事先已经由月忽难会同失吉忽都忽和塔塔统阿进行了书面整理并向他逐字逐句地进行了呈报,但是这份过耳不忘的记忆力和超乎常识的理解力,还是令三人于讶异之余复生无限敬佩之情。
整个上午,成吉思汗顶着不厌其烦地宣讲着,直到所有的军官们都表示完全理解后,才宣布解散。在他想来,如果此时不能做到号令清晰,不但会为日后的作战埋下军令不明的隐患,更可能造成这些百战余生之士误犯过错,那时自己就不得不忍痛处置他们了。哪怕自己今天精疲力竭,也要尽可能地保全这些属于帝国的宝贵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