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然而,成吉思汗本人却没有这种感觉,他认为战争还远远没有结束,在短暂的和平中不能有任何松懈。因此,他没有遣散这支人人都和财主一样富裕的大军,时刻准备再度出击。幸而战争中所掳获的大量人口被分散于各千户之中,足以抵消劳力不足的困扰。
成吉思汗在回到不儿罕老营后只做了一件事情,他按照郭宝玉提出的侧翼包围金国的方略派遣使者去联络南宋与西南吐蕃诸部。时隔不久,他将军营转移到位于原塔塔儿故地的捕鱼儿湖畔,依旧带着忽阑。表面上,他宣称避暑,其实是在严密监视着金国的动向并施以隐隐的压力。他深信,这个压力足以使软弱的阿勒坛汗心惊胆战,手忙脚乱,再度露出破绽,给予自己彻底将其消灭的机会。另外,还有另一个因素导致他移营,那就是关于忽阑此番随侍战阵之中而打破了诸妃子们之间的平衡,造成一枝独秀的局面,从而引发了后宫女人们的集体不满。据说,这种不满得到了孛儿帖的默许。为了保护忽阑,成吉思汗只有采取这种隔离措施,使之免受伤害。同时,他的心中也不愿因为发生风波而导致必须对哪个妃子进行处置。毕竟,她们都是与自己有过一段美好时光的女人。
对于歧国公主的复仇行为没能维持多久,坐守忽阑的成吉思汗很快便厌倦了这个“美男子生下的丑女儿”,只是给予了她可贺敦的相应待遇,便不再招她入帐或前往她的帐幕了。还过,对于能亲自蹂躏纯正的金国公主这件事,成吉思汗的心中还是颇有成就感的。五十几岁的年纪还能那样狂野的索取女性,也使他深感自豪。总之,在这一段难得的休息时光中,他过着相当惬意而悠闲的日子,直到六月下旬从南方传来金国迁都的消息为止。
中都的朝庭很清楚,以如此高昂的代价所换来了和平充其量不过是一种暂时的休战。一道长城无法拦阻蒙古军的铁蹄,他们在实战中已经积累了城市攻坚战的必要经验和器械,并有了一支以中原降军为主体的步兵。因而他们随时都会挥师重来,用更为恐怖的杀戮与毁灭来淹没自已。虽然有这样的认知,可是这个已经吓破了胆的朝庭并没有采取争取时间、休养生息、恢复战力、加速备战的积极策略,而是走出了一步消极逃跑并予蒙古再次入侵口实的败招,其直接恶果在不久之后便完全呈现出来。
纪元1214年六月,金帝完颜珣不顾以完颜福兴为首的大臣们的反对,决定放弃中都,迁都于河南开封,将抵抗蒙古铁蹄的希望完全寄托于滔滔黄河之上。
正当完颜福兴忧心如焚,终至吐血的时候,在相隔着一山之遥的长城堆叠上,成吉思汗也驻马于风中观望着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长长的队伍,同时也在眺望着远处的居庸关。良久,他对随侍身旁的者别说道:
“多亏你的功劳,才能这样顺利越过居庸关啊!”
这位两度攻陷居庸的英雄,脸上却没有丝毫得意之色,只是沉静地说出了几个字:
“我在盼望着第三次!”
成吉思汗没有再说什么,只是心照不宣的微微颔首。君臣二人的心中显然都很清楚,眼前的和平只是暂时的,象金国这样一只巨大的恶魔不会就此永远甘于臣服在蒙古的统治之下。他们自己也不知道如何才能完全制服金国。可是,这又有什么关系呢?苍狼的子孙就是为战争而生长,为征服而存在,为侵略而繁衍,这震怖四方的威名就是用刀矛箭簇拼出来的,用狼牙咬出来的!
“居庸关,我们还会再回来的!中都,等着我们来拥抱你吧!”
成吉思汗暗下决心。
※※※※※※※※※
时隔三年,蒙古官兵凯旋回到草原故乡,在沿途所经的各个营地前都受到了尽乎狂热的欢迎。每一个士兵都感到自己是一位英雄,好男儿在战争中夺得他的荣耀与富贵的思维,通过这场空前的远征,已经深深得固化在全体蒙古人的头脑之中。
当然,所有欢呼加在一起,也不及众牧民对成吉思汗的衷心拥戴。这位创造了历史奇迹,缔造了空前辉煌的英雄已经不知不觉之间化身为众牧民心中的至高无上之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