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造势(1)
从此周欢颜断了寻父的念想,一门心思扑到了学业上。在华纪六年,周欢颜以优异的成绩结业于大赵国政学院,并在洪修平的刻意施为下进了政务部商务司为官。及至华纪十年,武帝将凌敬、洪修平,及一干与之亲近的官员派往了室韦,周欢颜便也随之前往。
其后,洪修平在室韦大力发展党羽,并与监察部、军部驻室韦的将领、官员勾结。周欢颜不太赞同洪修平拉帮结派为文官争权的作法,可洪修平对他有知遇之恩,因此他虽然不情不愿,却也勉强参予其中。
这种状况一直持续了两年。终有一天,洪修平带来的一份监察部档案让周欢颜改变了想法,继而全身心投入了洪修平的夺权大业之中!
那份档案记载:……唐贞观九年九月十七,征唐大军副帅周景洪欲煽动中级将领兵变,因形势危急,由特战队第七监察小队将其秘密处决,特此备案……
周欢颜不相信、也不能忍受父亲是一个策划兵变的叛徒,他费尽力气去了解那时的情形……父亲许多部下的回忆让周欢颜惊怒了:自己的父亲认为久攻潼关将会为冀州军队带来更大的伤亡,此见解由于得到了众多将领的支持,所以,父亲被陷以煽动兵变的罪名秘密处决!
陵园的宽阔广场上密密麻麻,尽是闻讯前来的洺州百姓。周欢颜站在纪念碑前与周围的百姓一同仰望,可他望向那座巨大汉白玉纪念碑的眼神却不同于周围的民众……民众们是敬仰的、又带些狂热的眼神,而周欢颜却是复杂的、带有一些怨恨的眼神。
这一切都是因为他的父亲。
在周欢颜出生不久后,他的父亲周景洪便离家投军,只留了年幼的他与母亲在华阴城郊偏僻的山区里相依为命。在幼时,曾经有一队士兵在他家附近建了军营,并在那里训练。士兵们每天清晨会从他家门前跑步经过,而年幼的他则会准时在门前守候观望。那时候,他很羡慕那些士兵,他甚至想过长大后也要从军,也要穿上那威风凛凛的黑色军服。
待得多年以后,周欢颜长大了,大唐也演变为了大赵,天下一天比一天太平。周家的母子俩都盼望着一家之主周景洪回归家中,可是,时光一天天的过去,周欢颜的父亲却了无消息,但母子俩却从不认为周景洪会在战乱中死去,他们每天都在盼望着。
终有一天,周欢颜十六岁了,他拜别了母亲,离开大山去寻找父亲。寻找父亲的道路是艰辛的,一个什么人际关系都没有的少年,即便知道父亲从了军,却也无法寻得父亲的下落。
……
汉白玉纪念碑上,“冀州英雄”……四个鎏金大字在耀眼的阳光下闪闪发光!
那里,本应该有自己父亲的英魂萦绕!周欢颜收回望向纪念碑的复杂目光,闪身没入人群。
周欢颜是个聪明人,一番寻觅之后,他知道盲目的寻找是没有效果的,他选择了去考政学院。周欢颜相信,凭籍母亲从小对自己的教诲,再加上自己的聪慧,一定可以考上,而且,一定能以优秀的成绩结业,成为朝廷官员。只要他成为了朝廷官员,寻找父亲的事就要容易许多了!
于是,周欢颜报了名参加大赵国政学院的科考,并如愿以偿地考入。其中更令他欣喜的是,在政学院他结识了一位有深厚背景的老师————商务司的都督洪修平。
洪修平得知周欢颜是为寻父考入政学院,对其的尽孝之心很是赞赏,便答应了找军部的官员帮忙,寻得周欢颜的父亲周景洪。
那时的洪修平已经相遇了红拂,并因此遭受了感情的创伤,他心中所想就是培植势力,与李靖一争长短,让红拂看看他洪修平才是有才又能的真男人!因此,对才学出众的周欢颜,洪修平自是大力拉拢。
经过洪修平帮忙一番查找,所得的消息却让周欢颜伤心欲绝……其父在唐贞观九年为征唐大军统军副将,随苏定方征伐大唐,就在潼关外暴病身亡!而且,由于战乱,连其父的尸身都不知被埋在了何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