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张凯向跑近的王老黑道:“什么成了?”老黑平时在张凯眼睛里是一个成熟得过了更年期的老熊。今天怎么转了性了?
那王老黑不及回答,拉起张凯便奔会跑,边跑边道:“好钢炼成了,这下那鸟枪的枪管好做了,还可以做得更细更长一些。”
王铁匠本来就压跟不相信张凯这个半吊子懒鬼能炼出什么好钢来。但是见到那久经实验的各种可行的方案后,就下决心赌上一把。他与儿子徒弟们还有村里几个男人起了这几个大炉子。
只是张凯让他把烟囱引到一边再竖得更长,又在烟囱里加了几件东西和几个管道这让王铁匠感到很奇怪,那几件东西多是用来装水的,还做了几根管子,那几个东西,在锅炉着火开始便通过阀门开始往下放水,水滤过烟后用几根管子收集下来,经过澄清后竟然提了一种古怪的液体出来,听那张凯说可以把那些液体炼成硫酸。
为怎样装这些东西,很费了自己一番头脑,不过每当王铁匠想起来也很佩服自己的聪明才智,这个大炉子不同与结构简单的小炉子,主要结构是照搬那实验证明可行的小炉子的结构,但是一大了什么问题都出来了。又忙了自己和十六七个人大半个月才造出来。还做了只木头的水塔,专门给那几个东西供水。新的炼焦炉也起来了,还要定期淋水,这个“复杂型大炼焦炉”,也绞尽了众人所有的脑汁,几经失败才做出来。一炉焦碳要炼大半日才能炼出,初时炉密封得太好了,差点来了场大爆炸。后来在张凯的帮助下,又设计了几个小东西,这才渐渐将炼焦炉做好。炼焦还能提炼出来煤油和煤气,只是还不能系统的回收利用,尚正在想办法解决。
十天后当他们两人抬着一大块质地不均的钢锭出现在王铁匠面前时,王铁匠感觉自己似乎在做梦。王铁匠马上拉了小黑开始问东问西,又参观了他们的那个小炼钢炉。当天老黑就把坩锅丢到了一边,开始积极策划更多次的实验和扩大炼钢炉的规模。
随着参加实验人力的增加,小土炉的无数次改良。
大半个月后,久经考验的炼钢平炉一号的计划终于敲定,在一片热烈的讨论气氛中诞生了。平炉一炉的产量设计是两千斤,进风口是个十人操作的大风箱。
张凯在这里迸发了他智慧的闪光,以往产钢失败往往是因为炉膛温度不够高。张凯在小号实验炉上发现,只要风力足够,优质钢产量就会增加。但是大量的风往往却会降低炉膛温度,怎么控制这个风量的持续和怎么让炉膛温度持续高温成了一个技术难题。
张凯想起了他CPU的风扇,于是一个特殊的风箱被设计了出来。入风口是五个双人踩的夹皮发风箱,五个风箱五条木箱连到一个高大的金属风壶。壶肚下生火烧着,壶肚中却是数十片金属片。风箱的吹出的风通过这烧得几乎发红的金属片和弯曲扭转的滚烫金属通道,进入炼钢炉,于是既保持了炉温又增加了风量。张凯终于用智慧挽回了自己的脸面。
又过了十多日,村庄还是往常那样二十几户人家错落在这个小山谷内,一条小溪从东侧流过村子,四周一片绿黄相间。村子中间有一棵高大的百年老梧桐树,树上正爬着几个孩子,树下传来几个妇女的骂声。山坡上错落着几片田地,正是初春时节,里的麦芽一片脆绿的,几个农人正在田里锄草。远处草地上两个牧童正在牛背上放牧着十几头羊和几头耕牛。羊群边上躺着个人,正是张凯躺在那里,嘴里哼着奇怪的腔调,望着那西落的太阳。一脸的遐意。
村脚小溪处起了两个奇怪的大土包,上边竖着高高的烟囱,正往外冒着黑烟。一个黑脸汉子赤脚向这里奔跑过来。边跑边甩着小褂大叫道:“成了,成了!”像个孩子一般。
张凯抬眼忘去,正是王铁匠。
王记铁匠铺是这五里八村唯一的铁匠铺。老王和活计们给相信的印象是“都很淳朴”。张凯每当听到人夸老王就要暗自骂上一遍“淳朴的伪币制造商”。
王老黑让徒弟们给村里村外的乡亲补补农具向来不收钱,不过若是农闲时来请他喝一盅他定会开怀大笑道:“成啊!”王铁匠就是如此伪装着他的本来面目。张凯总在腹中补上一句:“狡猾的老黑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