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我脸一红,岔开话题道:“末将这次随马绍愉大人的议和使团前来。特来救洪大人出去。”
洪承畴眼睛一亮,旋即惨淡下去,戚戚道:“将军能找到在下,实在不简单。只是,将军此言说得实在轻巧。莫说仅凭将军二人之力,要携老朽出去不大容易;即便出去了,老朽这一失踪,必定会引起清主怀疑我大明议和之诚意。老朽岂不成了千古罪人?”
我不以为然道:“末将倒不这么看。我曾听说,吴三桂吴大人曾率领十几家丁冲入数千敌军中营救其父。皇太极十分赞赏他的勇气,放他父子回还。如今,我大明议和使团来此已有三日之久,皇太极不加召见,分明是小觑我朝中无人。倘若大人在宫中平白消失这不是也让皇太极刮目相看么?也让皇太极知道我大明并非只知道坐以待毙啊。”
洪承畴莞尔一笑,“将军说得也有道理。不过,据老朽判断,清主倒不是因蔑视我大明而不加召见的。之前,他曾拿过陛下敕令陈新甲议和的玺书来问老朽,以辨真伪。相信彼时,他还尚未相信我大明天子是意主于此。此时,朝廷再派使团,虽确信了,却必定在猜测我大明的真实意图。故此犹豫不决。倘若老朽出了宫门,倒似大明有心挑衅,对议和实在大大不利。”
我脸不由渐渐热了。此时才发现自己有多么自作聪明,自以为是。我所会的就不过是耍耍小聪明,间或从书本上把别人的看法、历史的考据生搬硬套上来。“救人”之事,根本就是无稽之谈。马绍愉恐怕也觉得十分不可行,只是碍于我的面子,假意找人去探听消息,敷衍我。哪晓得我自己还来多此一举,当真是自讨没趣。
“哦,”我一阵失望,本来隐隐期盼从他口里听到吴三桂的名字。
祖泽治要送我回驿馆,我迅速拒绝了,有个会武功的高手在这,还不好好利用?我反问他道:“祖大哥,想不想立件大功?”
***********
在我的说动下,祖泽治带着我潜入禁宫,满人的宫殿在规模上自然不能和故宫相比(和故宫相比,简直是袖珍型),不过将满人的民族建筑和汉族风格相融合,也别有一番风韵。最运气的是,不仅不用花力气找路,防守也极不严密,我们随便劫了个奴才,便顺顺利利到了永福宫。
所谓的清后宫,实在不敢恭维。在北京故宫,再不济的妃子都是独门独院的,而清后宫基本上就是一个院落。中间的是清宁宫,属中宫皇后;东边的厢房就是关雎宫,就是庄妃姐姐海兰珠的,现在她应该已经死了,房子应该是空的;剩下的西边三间厢房就是庄妃的永福宫了。
洪承畴又道:“倒不如稍待时机,倘若和议达成,再要求归还老朽,岂不便宜?只是这议和,不知何日才能实现……”
*************
可怜我斗志昂扬、不顾生死闯入禁宫,最终闹了个无功而返。实在颓废至极。
我和祖泽治原路返回,正要跃上宫门,偏在这时,一时疏忽,被巡逻的侍卫逮个正着。十几个手执兵刃的鞑子兵围了上来。
此时,已值深夜,宫中一片漆黑。永福宫三间房子,只偏房亮着微弱的灯光。直觉告诉我,这间房里住着的就是洪承畴。
我和祖泽治蹑手蹑脚靠近,撩起窗户往里看,只见一个束发穿着青衣的老头在案前奋笔疾书。既是明朝装束,那定是洪承畴无疑。我向祖泽治点头示意,他便似鲤鱼一般从半开的窗户中穿了进去。未等洪承畴叫出声来,已先用手捂了他的口,在他耳边低语几句,待洪承畴明白,这才松开手,帮我把门打开。
洪承畴吹熄烛灯,带我二人进了里屋,这才低声说话:“泽治,这位小姐是?”——是了,祖泽治虽然位卑职低,但到底是祖大寿的儿子,洪承畴当然认得。
我自我介绍道:“小女子是新成立的唐军统领。”
洪承畴啧啧赞道:“真是江山代有人才出啊。我大明在此时也出了位女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