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我实话实说道:“清主,其实我皇对议和是十分赞成,对贵国提出的要求也觉得很合理。只不过,对于议和,还有一个小小的要求。”
皇太极道:“唐将军请讲。”
“希望能在议和的前面加上‘秘密’二字。也就是,您和我皇之间达成停战的默契。贵国要求的银两,我国每年会派人悉数奉上。贵国节日庆典,我国也会派使臣前来祝贺。不知清主意下如何?”我试探道。
皇太极愣了愣,大方地笑了一下,但,他的回答却是和我想象中的一样,令人失望:“如此说来,这议和与我大清单独休兵有何不同?……”其实,我问的时候就有点底气不足了。人家是战胜国,打赢了能不到处叫嚣吗?我们大明说白了是去求和,他们才不管你是不是天朝大国,既然战败要求和,哪还有让人家不张扬反而顾及大明面子的道理?
而我最大的失误就是:毫无准备的过来,其实自己在说出这个意图的时候,就明显知道会被否决。只是昨天热舞得实在太累了,后来又被多铎那么一惊吓,根本没有时间思考别的。以至于一开口就被否决了。
第二天早上,宫里的侍卫就来接我进宫。
皇太极单独在崇政殿接见了我。崇政殿就相当于崇祯皇帝的乾清宫,是他处理日常政务、接见臣下的地方。大殿顶铺黄琉璃瓦,镶绿剪边,正脊饰五彩琉璃龙纹及火焰珠。面阔五间进深三间。殿内“彻上明造”绘以彩饰。殿前月台两角,东立日晷,西设嘉量。
皇太极本坐在宝座上,见我到来,竟做势起来,显得十分热情。
我行了个万福,女儿膝下有黄金,还是不要给这些鞑子下跪了。
皇太极笑着邀我坐下,此时我不禁在想,满洲鞑子和大明朝受过教化的人肯定是存在差距的。他们的一举一动或许都只是出于本性,他们不懂得太多的礼仪,太多的文明,他们所做的一切或许就是用“天性”概括。但正因如此,他们反而比那些披着儒家面具的汉人们更真实,更有活力。
无论皇太极对我个人有多赞赏,对我们昨天舞得多卖力,但这种对大清实在不公平的议和,他作为一国之主,必然是不会点头的。
我只有先稳住他,让他考虑考虑,过些日子再商议此事。
只是,我从皇太极的眼神中看出来,他对这样的秘密议和肯定是不赞成的。但是,此时的我,再不能掉以轻心,我必须行动起来,以期改变皇太极的想法。
尽管,昨晚我和多铎算是谈了一笔交易,但让他助我成功,只是随口说的。具体要他怎么帮我,我还真没好好计划过。
我不得不承认,在满洲,一切是那么的生气勃勃,毕竟这是一个新兴的国家,它是朝阳。而大明,无论在哪里,都让人感到压抑的窒息,感到一种腐朽的气息……
我内心沉重的叹息着,脸上不得不装出轻松的笑容。递上了崇祯的敕书。
皇太极认认真真地看了一遍,皱眉道:“这封信只是贵国皇帝对唐将军授权的敕书,并未提到对议和之事的看法啊?”
我无奈地点点头。
卷五辽东掀浪第五章心生一计